8 倾斜的天平



听人说过这个厂子是两人合办的。另一个经理叫黄宇春,只是听说,而没有见过面。黄经理自己本身有一个工厂,又和黎经理合办了这家工厂。虽然没有见过这位经理,但已有了不同寻常的印象。这个经理一定是不同寻常的人。要不然怎么能有这么大的魄力和财力同时办两个工厂呢?

一辆高大的越野车驶进了刚刚打开的大门。见有车辆进来赶紧出去看个究竟,是谁来的这么早。从车上下来一个看上去有些瘦弱而身材不高的女人。这是一个相貌非常平常的三十五六岁的女人。后来才知道他的儿子已经很大了,已经念高中了,看这样保养的还是很好,和实际年龄相差很大。现在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下了车看见简欣走到跟前她温和轻声的说了一句:“我是黄宇春。”一听是黄经理赶紧问候到:“黄总好。来的这么早。”黄经理没有过多的言语,径自不紧不慢的上楼去。这时才知道原来经理室的两张办公桌有一张是黄经理的。看着她那文静的样子怎么也不会和两个工厂的大老板联系起来。

后来黄经理来的次数逐渐的多了起来。每周一的业务员会议也在这里举行。个别的时候黄经理还可以在这待上一天。一直都是一副温和而言语不多的样子。见了面微笑的问候一两声算作是打过招呼了。

有一次和顾会计谈起了两位经理。简欣说:“咱这两位经理都是文质彬彬的,很好接近。”顾会计一本正经的说:“可不是呗。不像有些企业的老板破马张飞,吆五喝六的。对待员工就像对待三孙子似的。而他俩从来也没说过脏字。我刚来时见了两位经理都打怵,不知道跟他们怎么说话。咱是一个打工的,人家是老板,也就是说挣人家的钱,端人家的饭碗,也不了解老板的脾气秉性,不知道哪句话该说,哪句话不该说。黎经理还好一点,每一天都在一起工作,很快就了解了。但黄经理不行,不经常接触,始终很拘束。这付样子被黄经理看出来了。黄经理说:‘不要拘束,咱们接触时间短,互相还不算了解。但是没关系,逐渐的就了解了。你认为怎样合适就怎样工作,你认为以怎样的方式和我接触方便就怎样办。我不计较这些,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但有一条必须对工作有利。’从那以后很快就放松了。很快的感觉到黄经理是一个很好接触的人。”

黄经理每次来都很客气,总是带着微笑,很礼貌地打着招呼。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感。从她的表情看是一个很放松的人,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很会调节自己的大脑。这样的人脑力一点会很好。

来的次数多了,也就逐渐的熟悉了。但语言还是很简练。温和而有礼貌。每次来的都很早,坐在办公室里忙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位很守时敬业的人。据说她自己工厂的员工很多都是她的亲属,也就是说这是一家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在管理上更加困难这基本都是通病,亲属间关系的盘根错节使人际关系更加的复杂。有很多现象是这样的,你是老板,这是没有争议的事情,但辈分却低,说话办事不免会有些不太方便。黄经理处理得很得当,很多年来一直使企业正常运转着发展着。这一定是和她的大度有很大关系。没有宽宏大度的心态是会被每天可能都要发生的鸡毛蒜皮的事情烦死,足见其涵养和能力。

今天项工来的特别早。简欣好奇地问:“今天怎么来的这么早啊?”“在家也没事,吃过早饭就来了。”过了不一会,

还没坐消停,黄经理的车到了,项工赶紧去迎接。黄经理说:“来的真早啊。”“也是刚到。”两人一边说笑着,一边走进车间。只听黄经理说:“我就喜欢你这样的,说话畅快,而且表达得清楚。”黄经理每次来的都比较早,这次比以往还要早些。她是一个很勤勉敬业的人。每次来都在楼上一直等业务员们到齐后才开始业务会议。而提前来则是进一步的熟悉手中的资料,使会议开得更有针对性,免得流于形式。这次一定是约好了项工,以便了解到一些更为详实的资料。

黄经理对于项工的赞许一方面是称赞他的口才,他的机敏,另一方面也不免和要加深两人的关系有关。这个单位是黄经理和黎经理两人合办的企业。项工在这里的作用是很大的,他偏向哪边至关重要。至于外人不了解他的真实能力那是另外一回事。凭着他的伶牙俐齿足可以赢得黄经理的信任和器重。黄经理又要在三人中占据重要的比重。这样不向项工表示好感和伸出橄榄枝那才怪呢。这也是一种领导的手段或者说是艺术。黄经理或许很清楚项工不论怎样也是以打工者。但是他却像是一块磁铁吸附在谁的下面就会增加水的重量。这块小小的磁铁会很有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