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生物环境活性指数-第2/4页
综合蓝黑星地质年代的所有化石信息,可以判定,4亿年前,蓝黑星上的生物环境活性指数约为2.2,带来的是生物急速的进化和繁衍,生命迎来了大爆发。1亿年前,蓝黑星的生物环境活性指数约为3.8,于是泰坦巨蟒、泰坦鳄鱼以及霸王龙等大的不可思议的生物出现了,而随后,这个指数逐年的降低,对应的生物体积和身体强度均日益下降。如同大旱来临之前,植物会迅速的开花结果,过量的捕捞会促使鱼类提前进入性成熟期,这些都是生物在恶劣的环境下为了延续后代而做出的自然选择。
同样道理,生物环境逐渐衰败,也会促使生物的体积变的更小,以便在更加恶劣的环境下寻求必要的生存空间,并且加快自己的繁殖速度,这样既可以促使物种得以保存,因为种子或者卵相对于生物个体更容易生存,也可以在更快的繁殖速度中加快进化,从而能够更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甚至于我们可以对比古时候的人类和当前的人类,古时候的人类为了捕猎的需要,要强壮的多,而我们在科技力量的发展下,身体的机能却是在不断的衰败。
李熊教授的演讲,引起了秦白深深的共鸣,古时候的人类可以使用上百斤的武器作战,力拔山兮气盖世,追逐猎物于荒野之间,而当前人类的**实在是太羸弱了。如此说来九霄云天宫的作法倒是有可取之处,重瞳眼睛的能力只是一种武器,而身体内部蕴含的力量才是发动武器所需要的弹药。只有提高了身体的机能,才有可能发动更深层次眼睛的力量,因此九霄云天宫一直倡导强身健体,而不是借机开发其它的科技类武器。
李熊教授继续讲着,科技的力量使人类可以衣食无忧,也可以驾驭自然,因此人类就忽视了自身**的锻炼,但这也有生物环境变化的因素所在,根据熵增原理,任何环境都是朝着更加无序混乱的程度发展,因此在没有外界力量干预的情况下,物质只会越加混乱,能量层级也会越加低等,整个生物环境会越来越不适合生存,所有生物会在漫长的衰败中逐渐的走向灭亡。
这个匪夷所思的结论让在座的学生惊叫不已。根据熵增原理,混乱的尽头就是灭亡吗?秦白思索着。
“李熊教授,根据您的理论,当前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生物环境活性指数是多少呢?”一个学生发问道。
李熊教授点了点头,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约为1.3,如果你六年前问我,我会回答是1.0。当然这里面并不是数据或者计算的偏差,而是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真的发生了变化。”说道这里,李熊教授故意停顿了一下,秦白也被吊起了兴趣。
六年前,发生在这个星球上最大的事件,唯有那次世界大战,风暴洋上巨大的赤风环流还在提醒着人们那次非比寻常的灾难。
“看来很多同学都已经想到了。”李熊教授继续说道:“我们蓝黑星的生物环境活性指数自从侏罗纪时期达到极值之后,便逐渐下降,生物个体的体积也是逐渐变小,当前我们再也看不到史前的泰坦生物,除非我们利用基因技术把它们暂时的克隆出来,但当前的生存环境不足以支撑它们自然生存。除了人类自身活动的影响,生物环境的衰败也是造成物种大量灭绝的原因,但是这一切在六年前被改变了,如果说原因的话,那就是那次世界大战偶然间触发了某些深层次的变化,一股外在的力量重新加入到了蓝黑星环境中,如果哪位同学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调查一下这几年的奇闻异事,不但世界各地都有奇怪的事情发生,而且就连地质变化也受到了影响,近期世界各地的地质活动明显活跃了很多,许多山峰增长的速度达到了之前的十倍。
而且在最为神秘的风暴洋赤风环流区域,更是有许多惊奇的事物被发现,虽说当前还只能在危险系数较小的周边区域活动,但据说环风暴洋各国已经组织了专业的探险队准备深入赤风环流区域,相信不久的将来,说不定会有几米长的龙虾被发现。”
秦白倒想起来自己不知道已经吃了多少枚的那个神秘的有点海水味道的果实,说不定也是来自于赤风环流区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