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剑炉召草莽、坛酒映月光



在燕北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两侧沟谷怪石植被林立,沟谷后一座城池屹立于此,城墙上面,值守和巡逻的士兵手持火把,在城墙四周望来望去,而在城墙的中央,站着一位中年人,身披重甲,腰间跨刀,高大的身躯,目视着城墙外那漆黑的荒野,眼神之中透露的神色,看起来略显担忧却又坚毅,城内老弱妇孺都需要保护,王朝更希望看到胜利。身为军伍之人,尤其是燕北这荒凉之地的军伍,他渴望沙场逐鹿,渴望对手,与他人在马上捉对厮杀,就算死在战场上,死在马背上,那是他身为军人的荣誉,可是渴望终究只能是渴望。相比起战场而言,他更喜欢城里的烟火气,喜欢隔三差五去城里酒楼喝个小酒,要是偶尔背着家里那位悍妻再出去偷个欢,想想就只觉得两个字“滋润”。可能是酒色财气消磨了这位将军的沙场杀伐气,也可能这位将军他本身骨子里就喜欢这种烟火气。

迂回沟,燕北皇城外的最后一道屏障,夹击在两侧山峦之间,乃是一道天险城池。两侧山峦陡峭,峦顶却又呈合围之势,从远处看,是一条笔直的横线,黎明时分,太阳升至山顶时,折光刚好照到城池外的护城河里,也算是道不错的风景线。故此,也被古人称为一线天。不过因为战事,无人欣赏这黎明时分的美景罢了。穿过这座与天险构成的城池后,一路往西北方向前进,便是燕北皇庭坐落的主城,燕北城。

此时迂回沟城内,荒凉无人的街道,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人们对于战争的恐慌。街道两侧,家家户户屋门紧闭,有的透过窗户还能看到微弱的火光,有的屋里漆黑一片,不知是已经睡下,还是带着家眷谋活路去了。战争刚开始,城内就取消了夜禁,不过看起来效果一般,平常大街上那些赌徒酒鬼娼妓,现在一个也看不到了。

此时在巷口的拐角处还亮着灯火,是一家卖猪肉的铺子,案板上,表皮略微发黄的肉,摆明了最近生意不好,店里的桌子上放着茶壶与茶杯,一对老夫妻和一个拿书的年轻人坐在店里,老头瘦小,老太太体型丰腴,至于那个年轻人,看年龄差不离是他们的孙子,老头喝着壶里的茶水,老太太在一旁说这话,笑的合不拢嘴,一点没有考虑城破后,他们老两口的处境,身后的年轻人手里拿本书,似不走继承家业那条路,书与案板上的猪肉形成鲜明的对比。

来犯者都一个个披甲跨刀、厉兵秣马,而被犯者都祈祷着,还能安安稳稳看到明天的太阳,还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双方处境不同,悲喜并不相交。但是,来犯者也未必人人都能安安稳稳的,回到自己的家乡,吃到自己家里的饭菜、被犯者,也未必一定会死于来犯者的流矢与刀下。自古两国相争,最惨的莫过于人民和士兵,前者无权远生死,后者无钱买活路。至于这店中,似乎置生死于度外的一家人,世上又能有几人。

过了迂回沟,往燕北城方向行至数百里,在一侧山峦石壁上,被挖出了一个夸张的大洞,洞的两侧似是用凿子刻的两个大字“剑炉”,这便是江湖习武之人心中的圣地,就坐落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上。走进山洞,内里大的夸张,好似是凿空了整座山做这武道圣地,洞内中央放置了一个大鼎,好像是寓意“尊”的意思。而前方的石殿内,似是站着一位中年人,手中拿着一封信,看向洞里这尊大鼎,思绪早已飘向远方。过了好一会,才缓缓走向殿内的火盆旁,把手上那封信件丢了进去,盆里火蛇瞬间吞掉了信纸。

而此时山顶的一处方墙之中,大火突起,冒出滚滚浓烟。

“剑主,您既然已经远离庙堂,那位也说了,不许您再介入国事之中,我们剑炉不应该趟这趟浑水啊,只要剑炉不参与两国相争,就算渭阳大军攻破迂回沟,相信那位大元帅也应该不会对我剑炉行过分之事啊。”说话的青年人,此时人就跪在石殿外,面对这任剑主,低头语气急促的说着这番话。

“刘喜,你传信给言巳,家国兴亡,我剑炉虽不受朝堂指派,却也不想看着我大燕土地战火四起,不愿看着我大燕民众亡于敌军刀下,疲于奔命而尸横遍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