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约
前方战火纷纷,而此时的并州城州牧府邸,灯火通明,本该莺莺燕燕人声鼎沸的州牧府,此时除了灯火外,感觉像是一座空府邸。府中堂内,坐着一位瘦弱的青年人,手中端着沏好的茶,一本正经坐在中堂主坐之上,看着眼前一身儒衫,正在擦拭宝剑的年轻人,嘴里嘟嘟囔囔的说着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细语。
“棋书院自老师起,点评天下武道四十余载,你入武英,再介入战事之中,燕北剑炉那位,就算再不喜朝堂纷争,恐怕这次也不会袖手旁观。看来,还是需要时时刻刻,提防剑炉和燕北草莽那些人的刺杀。”
听到堂上这位院长说的话,擦剑的年轻人放下手中毡布,持剑合入剑鞘之中,站起身在堂内踱步。
“当年那位剑道魁首尚在燕北朝堂之时,与当时燕北谋臣之首邓言,一起与老师定了个渭水之约,后来算是平手,双方庙堂安安稳稳过了五年,后在渭水之畔启了那个平局,老师起始险胜一步,将将收官却又丢了一手,燕北那位皇帝啊,性子急,奈何实力跟不上野心,下了一招昏手,导致最后又以平官收手。那个邓言不简单啊,一招昏手硬生生让他打活了,随后,上书白辞官远离庙堂,回到剑炉,我去锦州,但是这一局,终归还是输了一步,他先我一步入了武英,故此渭水之约,他燕北胜,我渭阳输,这也是为何没等你算出那一缕生机,便早早启局的原因,已失先手,那就趁早起手,按目前来说,战至收官都不一定会输给他,就看你跟邓言,起手如何了。武道一筹输了一步,可未尝算不上一招妙手,逼他邓言早早跟你下国运这盘大棋,先生这盘大棋收官不就在你么。”
棋道魁首,收官无敌嘛。
“大军出发前,我观天象,西北有刀魁星闪闪发亮,紧靠在最亮的剑魁星之后,看来韩当已经突破宗师入武英了,燕北朝堂,武道一途遥遥领先于我渭阳啊,至于你说的国运收官,就看邓言还会不会在听信那位的了,昏手下了一次,再下一次可就太不像谋士魁首了啊,这才是我阻止这次出兵的根本原因。渭水之后,我复盘无数,那盘棋,邓言最多只需三手便可赢,至于为何战平,其中利害关系一想便知,看来想开战的不止我们,燕北那些人也早已经忍不住了。而至于佛道两家,早已有约在先,不能过多干预庙堂之事,道首俞涉不来,以你一人之力,去抗两位武英,我看不到胜算,虽然我大军兵力强于燕北,可燕北江湖草莽一旦过多加入战场,除非是冯习愿意舍去一部分隐蛇军,去拼死抗住那些江湖草莽。”
“我去锦州多年,一朝回朝直接被册封了元帅,刘泽和俞玄我是很放心的,至于其他三位,说对我没意见,我自己都不信,出兵前在俞玄府里喝酒,典雄曹和并没有来,冯习全程并未对我言一字,散场后在俞玄府门外,冯习特意在车架内等我,人并未出来,只说了一句话,韩观院长于他有知遇之恩。”
苏信闻听此言,起身走到堂内,对着渭阳城方向,深深的作了一揖。
“咱们陛下呀,特意让我出发前去一趟太清宫,去见一下俞涉,我好不容易爬山到了观里,可这老小子不见我,叫了个小道童出来打发我,说是他们师祖云游天下去了,还说他们师祖走的时候特意叮嘱,说是我愿意的话,让我拜拜道祖吃碗斋饭就回去,不愿意就让我趁早下山,不要打扰山上道士们清修,我见那小道童说话呀结结巴巴的不敢看我,我就拉着他去了趟后山,
那小道童可能是见我为人好、长得帅气,就说他们师祖其实啥都没叮嘱,就说了一个“滚”字。我气得不行,就去了趟祖师堂,我看见那把剑就被放在道祖金身的手上,我呀,拜了道祖后就没下山,就偷偷摸摸在观外待到了晚上。等到他们都睡了,我到祖师堂道祖金身那,把那把剑拿了。”说完贱兮兮摸着手中那把剑。
“这是那把春秋一?”
“啊,没错,就是那把一,你觉得有了这把一,这局武运我们会不会持平尼?”
苏信看着拿剑在脸上蹭来蹭去的言巳,脸上又多了几分“厌恶”的神色。“这是道教祖庭世代传承的剑,你他娘的就在脸上蹭,你不怕俞涉用鞋底子抽你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