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都护府-第4/5页
    
    4属国
    西汉初年,西域共有36国,绝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的绿洲上。这些国家多以城郭为中心,兼营农牧,有的还能自铸兵器,只有少数国家逐水草而居,粮食仰赖邻国供给。西域诸国语言不一,互不统属,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原因,每国的人口一般只有几千人到两三万人,最少的仅有几百人。与今新疆相邻的中亚诸国,当时也被称为西域。
    5置废
    匈奴的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这些国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为一体,中原和西域以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汉宣帝时,始设西域都护,为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王莽时期,西域分割为55个小国,其中北道诸国,复受制于匈奴,汉遂罢都护。明帝时,东汉开始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又遣班超出使西域,西域遂平。后以西域长史行都护职。建安年间,凉州大乱,西域始与中原暂时断绝联系。西域虽然几度因政局波动暂与汉廷中断联系,但商业往来并未受很大影响。隋朝统辖的煌郡以西、唐朝统辖的沙州(天宝、至德时沙州更名为煌郡)以西的疆域,称为西域。
    更始元年(23)王莽被杀,李崇与内地失去联系。匈奴乘虚而入,“略有西域”,“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后汉书?西域传》),纷纷要求东汉王朝恢复“都护”管辖。南道上的莎车组织力量抗拒匈奴,保护着居留在西域的“故都护吏士妻子千余口”。不久,汉立莎车王为汉“西域大都尉”,五十余国都属于莎车统领。尔后莎车、鄯善、车师、焉耆等国又派人到洛阳“请立都护”,东汉光武帝刘秀因“天下初定”,“匈奴未服”而没有允诺。于是鄯善、车师、龟兹“复附匈奴”,莎车、于阗又互相争雄,兵事不息。永平十六年(73)昭帝命窦固北征匈奴,取伊吾卢(今新疆哈密东)地,置宜禾都尉,于阗诸国派人到洛阳,翌年设都护,与内地断绝了五十年的西域复通。但汉都护设置仅二年,到章帝继位即罢,又弃伊吾屯田,地入匈奴。永元元年(89),大将军窦宪破北匈奴,第二年夺回伊吾地,班超定西域。汉遂以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并在车师前部的高昌壁再度设置戊己校尉,于车师后部增设戊部侯,完全恢复了汉在西域的管辖。这时,远至条支(阿拉伯国家)诸国,都来与东汉建立关系。班超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行抵条支,为风浪所阻,“临西海而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班超在任十一年,因老病离开西域。继任都护的不甚称职,引起“西域背畔”。永初元年(107)“诏罢都护”。匈奴又乘机“收属诸国”,一时间西北边患闹得很凶。延光二年(123),敦煌太守张珰、尚书陈忠建议重开西域,以“震怖匈奴”。朝廷接纳了他们的意见,派班超子班勇为“西域长史”,屯驻“柳中”(高昌壁东南)。龟兹、疏勒、于阗、莎车诸国随即来归附,东汉与西域中断了的统辖关系得以恢复,从此,西域一直是东汉的一部分,但乌孙和葱岭以西的大宛便不再属于汉了。
    6历任都护
    郑吉(前60年—前48年)
    韩宣(前48年—前45年)
    第三任(前45年—前42年)
    第四任(前42年—前39年)
    第五任(前39年—前36年)
    甘延寿(前36年—前33年)
    段会宗(前33年—前30年)
    廉褒(前30年—前27年)
    第九任(前27年—前24年)
    韩立(前24年—前21年)
    段会宗(前21年—前18年)
    第十二任(前18年—前15年)
    郭舜(前15年—前12年)
    孙建(前12年—前9年)
    第十五任(前9年—前6年)
    第十六任(前6年—前3年)
    第十七任(前3年—1年)
    但钦(1年—13年)
    李崇(13年—23年)
    陈睦(74年—75年)
    班超(91年—102年)
    任尚(102年—106年)
    段禧(106年—107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