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欲速则不达



    我们的期望值是不是过高了,所以才会不断的迷失在过程里?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钻牛角尖,或许是从小受够了父母关于“别人家孩子”此类论调的刺激,我对自己总是有那种近乎于偏执的期望:好一点,再好一点…比身边的人再好一点…

    外企正当时。大学毕业很容易就进了世界排名前10的一家外企做设计工程师。接下每一年都憋着那种攀比的心态努力学习,拼命加班,从主管升到了部门经理,又从世界50强跳到了汽车行业50强的公司,名头也变成了总监。但随着外企渐渐走下坡路,我终于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前进无望,我是应该维持现状,朝九晚五衣食无忧的混到退休?还是像极个别的同事那样跳到民企搏一把年薪数百万?眼看着有个同事在2017年勇敢的跳到了一家新能源民企,然后2018年上市分红上千万…我彻底无法淡定了。

    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40岁前也能挣到千万;方法是加入一家有上市希望的民企进入管理层,争取两年内拿到内部股配额。随即立刻开始调研,筛选,沟通,面试….生怕错过每一个机会。

    曾经有个人对我说:你的目的性太强了,客观的可怕。我反问:这不好吗?

    她又问我,你为什么要挣那些钱呢?我说:我想这辈子不用再为了买菜市场35一斤的牛肉还是山姆俱乐部60一斤的牛排而纠结;我想我的孩子能从小上高级点的学校多接触“二代”的同学,毕业后不要再为了找工作四处投简历…我想改变我的圈子,改变我下一代的出身,就这么简单直接。

    德国,辛斯海姆,莱茵内卡球场。

    那天我自己一个人披着霍芬海姆的围巾,挤在客队沙尔克球迷看台,身边是数百光着膀子振臂高呼“schalke”的彪形大汉,霍村2:0领先….老老实实的坐着不敢吱声,只能默默的拍照再顺手发个朋友圈:是时候亮出来我30年霍村老球迷的身份了…

    现在回想起来也挺有意思,开车从斯图加特去曼海姆开会特意提前查了地图可以小绕一下路过霍芬海姆,去膜拜一下这个村级的德甲球队。按照导航开到村口时掏出手机,计划是慢慢开着车路过有村名霍芬海姆标记的地方拍照留个念然后就一脚油门去球场,没想到不到两分钟还什么也没看见就已经从村子另一头穿过去了(可惜不能发捂脸的那个大黄脸表情)。

    再回想霍村这场德甲比赛,印象最深的就是几个前锋:乌特有助攻有打门柱,格纳布里不知道是不是后来去拜仁那个?最扯的就是瓦格纳,后来还转会到了中超…当时我就特奇怪这哥们踢球怎么和流氓一样,逢争高球必肘击,每次都犯规把沙尔克的后卫撞倒然后他自己还骂骂咧咧,以至于几次以后裁判都看不下去了给他发张黄牌才老实下来。

    手机响了,来电是国内的座机。现在应该是国内周六晚上10点多吧?肯定是骚扰电话,我想。但是我接连挂断几次之后又收到了一条短信:夏先生您好,我是前段时间您来面试运营总监职位的xx公司人事经理李朵朵,请问您下周一有时间吗?给您安排和董事长的最后一轮面试。

    “周六晚上10点还加班,建筑行业的民企还真是…”我犹豫。这也是我很担心的问题之一,从朝九晚五咖啡下午茶的外企,我真的要去民企试试吗?而且我的计划是下月初才回国,我还想借着这两个周末去卡尔斯鲁厄,海德堡那些地方都玩一圈呢,所以回个信息客气一句“您好,我在德国出差下月初回去,您看方便安排面试在下月15日左右吗?”放下手机继续看球,成不成的看天意吧。

    可能大部分外企的同事都有我这种心态?从光鲜虚荣舒适的外企,跳向一切都未知的民企,还是建筑业这种听上去就更土的企业…小马过河,举棋不定...这几个词应该挺贴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