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抄家王 爷当是谁,这不就是威震江南的……-第4/5页



    到时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然就规矩不少。

    再加上虎团那边正组建的海军,往来谨慎防范,为大清商船保驾护航。防备外蕃以通商之名,行劫掠之实。

    也防备不分见利忘义的商家,为了些许银两,将米粮、甚至船只地卖到南洋诸小国去资敌。

    思绪翻飞之间,胤禛动笔愈快。

    过一会儿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十几页信纸。胤禟见状,也赶紧跟上他的步调,也写了厚厚一封。

    接到他们手书的康熙

    怎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老九就也被胤禛传染成话唠了么

    不过除了正事之外,两个小子都深深以他们皇阿玛为傲。

    每每听到百姓赞誉自家父皇,就忍不住心情欢畅。恨不得一字一句,悉数记下来,转述给皇阿玛听这个习惯么

    虽然不太好,但是不用改。

    一如胤禛所料,康熙虽然颇重仁名,不肯轻下死刑。但比起对那些赃官们的怜惜,他显然更在乎天下百姓的赞誉。

    再干不出来四儿子辛辛苦苦抓,他满怀体恤地放。让前头争相献万民伞,恨不得把他夸上天的百姓们再纷纷唾弃他,骂他是昏君的蠢事来。

    所以,就算那些人罪不至死,或者不轻易判处死刑,也别想得了好去。

    家产充公,本人与家人流放宁古塔。

    遇赦不赦。

    保管一个个的,都为自己所行付出应有代价。儿子夸老爹,老爹也欣赏儿子。大手一挥之间,四阿哥就得了亲王双俸。

    九贝子也变成了九贝勒,还额外赏了五千两银子。

    直让宜妃娘娘喜极而泣,满满老儿子终于长大成人有出息了的感觉。

    那叫一个扬眉吐气。

    德妃面上不以为然,依旧心心念念惦着远在前线的老儿子。整日里为他吃斋念佛,整个永和宫都常氤氲着一股子檀香。

    实际上,若走近些,就能听到德妃娘娘几近无声的念叨“谢天谢地,谢佛菩萨保佑。老四果然料事如神,行事周全又妥当。皇上虽常笑骂,言说他有这点那点的不足。可实际上,眼角眉梢之间对他的满意,真真傻子都看得出来。阿弥陀佛,信女离皇太后的目标瞧着不止进了一步”

    相比于她的欢喜雀跃,淑宁便忍不住担忧。

    生怕大外甥这不止动人干粮,还断人活路的行径引得地方官员心生愤恨。

    让他们出暗招对付他,甚至想着斩草除根。

    或者木秀于林,其余皇子羡慕嫉妒恨。干脆铤而走险,趁着他人在江南,防守力量薄弱的时候,直接派人过去弄死他并嫁祸给当地官员。

    为此,不但写信交代自家二儿子。工作之余,好歹往表哥那边瞧瞧。

    至少保障他的人身安全。

    还进宫给太后请安,借太后之口与皇上传达。

    同有这种顾虑的康熙赶紧又派了一批侍卫过去,还写信将这事儿说与胤禛。

    然后收到信的那几日,胤禟总能看到讨厌四那如沐春风般的笑。瞧得他白眼翻了又翻“不就是个亲王双俸么瞧你那得瑟样”

    胤禛挑眉,直接把他拉到了镜子前“还说爷,瞧瞧你自己,笑成怎么个见牙不见眼法了。啧,还说什么爵位于你如浮云,最要紧是能让皇阿玛点头允许你经商。现在呢自己看看,打脸不一个贝勒,五千两银子罢了,瞧你那得瑟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