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天冷人心暖-第4/6页



    也正因为如此,当很多地方开始致富奔小康的时候,庆城人们还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

    王天孝上辈子一直到九八年前后,还在为吃饭发愁。

    地里长不出粮食,家里三个孩子,两个小伙子可能吃了。

    辛苦贩卖鸡蛋赚点钱呢,还要给孩子交学费,只能每次攒点钱买点粮食,还不能买多,否则有限的钱还要左右倒腾,要是全部花完了,那干啥都没了本钱。

    山上是没水的,要用水就需要从山下打上来。

    加上地下水深度,要把水从山下送到场站,要接近两百米的长度。

    他也去市里面的农机市场考察过,发现扬程最大的水泵也只有五十米左右。

    那如果要将水送上来,那就需要中间提升两次。

    王天孝对这个行业不甚了解,又托大姐夫在省城了解一番,竟然找到扬程一百米的水泵,就是价格贵了些。

    但王天孝现在不差钱。

    预制厂和砖瓦厂的业务现在空前繁忙,按照营销和利润,仅仅一个月他就能分红十几万。

    丝毫不慌。

    别看他现在依然只是骑着摩托车,和干活的人一起吃饭,一起喝水,显得很是普通,但实际上,他已经是王家村,甚至是清泉镇最富裕的人之一。

    而他有钱后,也并不想去投资到金融领域,赚到多少钱。

    那些钱,即使赚到后,他也没有成就和收获感。

    他连房地产都没有兴趣亲自去操刀,更不说虚拟世界的获利模式。

    他就是要做点实事。

    肉眼可见的出现结果,不仅自己能获得财富,而且还能让亲戚朋友们,乡邻大家都获得一份收入,过上幸福的生活。

    仓廪足而知礼节。

    富裕之后,大家的矛盾少了很多。

    早些年,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大家因为地界几厘米的纠纷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

    现在自从大家都在场站以及跟着施工队伍干活后,挣钱的门路多了,哪有心思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折腾,不够麻烦。

    而且,通过在工作上的协作,让大家逐渐有了整体团队的意识,不再是拘泥于自己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做事的效率也好很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明显也比之前融洽许多。

    所以,投资两个水泵,对现在的王天孝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天慢慢凉了下来。

    不知不觉中,山上的树叶开始慢慢转黄了。

    杨子岭这边主要是阔叶林,对季节的变化非常敏感。

    每吹过一阵风,树叶就会落一层。

    站在场站的平台上望去,经常会看到漫山都是飞扬的树叶,美丽的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该是秋天种植的药材已经基本种植下去,剩下的空地是一些冬天和春天种植的药草田。

    这次种植王天孝专门请了米青松看到过很多次,保证他的药材种植方式没有任何问题。

    其中包括一些相对比较贵重的药材。

    今天是中秋节,王天孝让大家早点回家过节日。

    他准备在场站搞一个比较隆重的聚会。

    原本准备等到村里的连排房子建设好后在村里办呢,但建好后还要装修,实在是来不及,所以便将地方放在场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