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和泛黄纸张-第2/4页
“带路了啊,价格实惠,只要20枚铜元,走过路过别错啊”
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融入在人群当中。
人群中缓缓走来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瘦弱男人引起了张木阳的注意,一米八不到的身高,就像在竹竿上套上了麻袋一样。一张普普通通的脸,黑白相交的头发用一条褐色粗布简单的扎至脑后,额头上垂下几缕头发,仿佛刚好挡住了眼中的一丝锐气一般,好像是错觉般。张木阳只能这样告诉自己,都是错觉。下面则是一袭墨色长衫。双手背在身后。
还是下一个吧,这样的人看着就是那种身无分文的人。同行的几个掮客都已经开张了,自己得加把劲了。
哎,看边那个身无旁物,孤身一人的少年郎,应该是游山玩水之类的,这类少年在张木阳的心里是划分为优质客户。
“年级轻轻,到处游玩,本就是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己这种古道心肠满,满腔热忱、急公好义的人本就该成人之美。小哥你兜里的那铜钱怕是与我有缘”想罢一番。
张木阳急忙上前。礼貌问着。
“这位小哥,是从远方来,还是要去远方,这墨玉镇作为水陆交通枢纽,也是好地方,若是有意驻足一番,刚好我能为你带带路,说一说风土人情”
瞧瞧,自己这句话不管怎么说,至少和自己的同行那是拉开了一大截距离的。管他文学造诣咋样。自己这不得成为掮客中的文豪之类的,若是码头能聘请自己,那不得一个月两千枚铜元,折合两枚银元。
平常人家一个月的生活开支是两千枚铜元,自己这只是在散步的时候就能把钱挣了。要是家里的爷爷知道了,怕是也会高兴不已的。
哎,不能再想了,再想下去那不得相出一门亲事来。
思绪瞬转千百,回神只是一息。
“哦,不用了,我这次是回家而已,就不麻烦了”
只见眼前的少年郎微微颔首示意,将手中的包囊背往肩上去,走了。
不等张木阳回答,少年郎就走开了。
“呀,这,失误失误,出师不利”
腹诽一番,张木阳则继续寻找客人。
“这位小兄弟,在下初来此地,人生地不熟的,能否麻烦小兄弟带我熟悉熟悉找个吃饭落脚的地儿”
张木阳听到声音转过身去。吓得自己一跳
“呀儿啊”
眼前的这个人不就是刚才自己打量的那个人吗,咋就突然到自己的身后了。
“怎么了小兄弟,是否有不妥的地方”
“没有没有,这位爷这么称呼”
张木阳也是马上调整自己的状态。解释了下。
“我刚刚想问题呢,没事没事,您是吃饭还是住店,小子在这墨玉镇从穿开裆裤至今已过了十八载,镇上的狗是咬人还是不咬人我一摸就知道,这镇上的事我门儿清”
黑白发的中年人一听张木阳这样说,略显凹陷的脸颊也微微笑了下。明显提起了点兴趣,黑色的胡茬随着嘴唇翻动。
“那小兄弟给我说说,这个你是怎么知道不咬人的,莫非是我看走了眼,小兄弟还懂得些驯兽之法”
“好说好说,那狗啊,你摸它,要是没反应的话,它就不咬人”
黑白发中年人又问着:“那咬人的狗是怎么判断的”
只见张木阳提溜的眼珠一转说道
“那还是看手上的感觉,感觉痛,就说明这狗咬人”
黑白发中年人马上反应过来了,这不是玩儿呢。
“哈哈哈,你这小兄弟,有趣有趣,请问小兄弟姓甚名谁”
“不敢当不敢当,小子张木阳,这位先生见谅,我这也是调节下刚刚我一惊一乍的气氛,情多担待”
“无妨无妨,我叫顾文佑,你也可以叫我顾先生。你这名字取得好啊,木阳,心有花木,向阳而开,好名字”
“哈”张木阳尴尬的摸了摸脑袋。
“还得是顾先生这样的文化人,多谢顾先生的释义”
“顺口说了,算不得谢谢”
“好的,顾先生,就请您跟随小子,我带你在这墨玉镇上转一转”
说罢,两人移步向着码头后面的大道走去。
........
........
青砖铺地,道上绿荫成排,偶见沟渠依街穿行,不时能见到石拱桥。路的两侧商户遍布,作为交通枢纽的墨玉镇的在这方面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交通带来的人流量和货流量给予了墨玉镇很大助力。
“先生请看,左边的这条巷子便是文笔巷,各个王朝文人的书集,辞赋在这都有印本售卖,还有各种纸张墨条,刻刀锤子,平时读书人最喜欢来这儿,当然作为游客的话,这里的墨条乃是墨玉镇的特产,在这墨玉镇有一种特殊的石头,大家都叫他墨玉,这就是墨玉镇的来源,这种墨条的原料之一就是墨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