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花落知多少-第2/3页



他心中有无限遐想,渴望自己能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飞翔,可是他又怕飞远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他捧着小脸站在钟离元身旁,呆呆地望向远方,想起了五岁时在九亭山时的日子,那个时候娘亲还在,薛伯父和薛林哥哥也在,还有红姨、翠姨、陈叔叔也在,当然,还有那个既慈祥又严苛的师父钟离元也在。

他嘟起小嘴道:“要是娘亲还在该多好啊,等我长大之后,就可以带她去那个叫汴梁的地方找爹爹了。”

身后的钟离元穿着一身新做的羊皮袍子,抬起枯瘦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会见面的,为师这几年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汴梁也是一直没有机会再去,好在几年前路过随州时遇到一名江湖后辈,硬是求着为师收他为徒,为师只是让他帮忙做一些事情,事情做好了就收他为徒,这几年王爷的消息也一直是他传递到灵州这边的,说起来,也是有好几年没见过他了。”

赵长安转过头,疑惑地问道:“师父,这个人你们之前就是旧识吗?”

钟离元呵呵一笑,“说实话,为师根本没有见过他,而他却说在三十年前南唐江州见过为师,也是怪哉!”

赵长安挠了挠脑袋,轻声说道:“师父,那会不会是鹘门中人?师父不是说当年在场的除了奉化节度使,便只有四名活着的刺客,奉化节度使如今已经死了,那个叫龚澄枢的掌门也死在了洛阳,会不会是剩下的三人中的一个?”

“鹘门中人在八年前的汴梁基本全部战死,那人一脸的胡须倒也不像是宦官,为师只记得他叫程道山,拿着两把斧头,外号叫什么……“活阎王”,也是有趣的一人。”

钟离元说着说着便笑了起来,转头看向山腰下那片深不见底的丛林,似有所想,“不过,过几日你可问问你那二师弟,那小子小时候可没少往朱雀大街上的王记酒馆跑,他或许听说过。”

少年点了点头,也朝着山腰下的树林中看去,“师父,薛林哥哥去了几日了?”

“已有五日。”

“那林子里遍地都是猛兽,薛林哥哥不会有事吧”,赵长安有些担忧道。

“应该不会,别看那小子平时板着个脸,真遇到危险的时候脑子比谁都灵光,再说,你在那林子里待了七日都安然无恙走出来了,放心吧!”

赵长安低声说道:“那是徒儿运气好,只遇到了一只野狼,徒儿宰了那只狼吃肉喝血才熬过七天”,说着有咽了咽口水,嘿嘿一笑,“不过狼肉的味道确实挺好吃的。”

钟离元听罢也是一笑,心中有些欣慰,偏头看向王妃常婉月的墓,心中道:“王妃,这孩长大了,老朽也不负所托啊!”

之后两人向着墓碑弯腰道别,朝着山腰下的寨子走去。

贺兰山的山路并不好走,山路崎岖难行,往往刚走一段,路便断了,再往下便是数丈的陡峭山壁,若是没有半点轻功傍身,只有依靠麻绳攀爬而下。而眼下的师徒二人却是如履平地,两人动作几乎一致,身体微微前倾,脚下生风,如仙人下凡一般飘然而下。而这时的赵长安似乎真的拥有了一双鸟儿的翅膀,从数丈高的陡峭山壁落下,没有半点声响。

两人一路的辗转飞跃,不多一会就来到了山寨北门,不足两丈高的院墙,两人一个翻身便悄然落入寨子。

北门的守卫见到两人回来亲切地打着招呼,在这十年漫长的相处中,六千多人的队伍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寨子里的人除了负责守卫寨内安全的虎贲营将士外,还有不少的能工巧匠,有的懂医术,便在寨子里开设医馆,给寨子里的人看病抓药;有的人逃出前便是教书先生,便在寨子里开了一间学堂,寨子里的每户人家孩子都能坐在一间学堂内读书;有的人种粮,有的人织布……在这个寨子里银子成了最没用的东西。

当然,光靠寨子里自给自足是完全不够的,有善经商的便扮做商队,在虎贲营士兵的护送下,频繁来往于灵州和党项羌族之间,靠着倒卖两地物资,赚了不少银子,现在才刚刚初春,山上开垦的百亩田地里种子还在泥土中孕育,寨子里的日常开销离不开这些钱财,而掌管数千人日常生活的重任就落到了小红身上。

小红自王妃常婉月病逝后,也渐渐从悲伤和失落中走了出来,二十五的少女在四年的操劳中消瘦了不少,寨子里的孩子们都跟着赵长安喊她红姨,她也乐在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