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春来发几枝-第2/3页
九月十四时子时,一行七千余人的队伍从南门出发,朝着西蜀边境的金州一带出发。守城时,损失了一百九十人,在后续的追击战中又陆续损失了两百三十人,等到达金州时,整个虎贲营还剩下二千六百余人,如此庞大的队伍,始终摆脱不掉身后数万人的追击,他们不敢走官道,便翻山越岭,在十月初四这天,逃亡了半个多月的众人在西蜀兴元府以北的群山峻岭中安营扎寨,在那名叫九亭山的地方“占山为王”,建立了一个六千多人生存的营寨,陈大山把它叫做“桃源寨”。
在经历了半个月的生死逃亡中,一向看不上江湖武夫的陈大山也是被钟离元深深折服,没事的时候就凑在钟离元身边让他指导两招,特别是招曾让南汉鹘门掌门消散天地的巨大剑招,让他记忆犹新,在逃亡途中,钟离元曾施展过一次,一剑斩杀追兵数百人,吓得两万多追兵勒马回逃。
薛林见到后,便推开前来虚心求学的陈大山,“你得排在我后面,或者喊我一声二师兄才行。”
陈大山也是臊着老脸问道:“那大师兄是谁?”
薛林指了指在王妃常婉月怀抱中的小世子,便不再理他。陈大山自然不敢真的去叫,那可是世子,便不再纠缠钟离元教他剑招,只是空闲时二人谈论着往后的路该怎么走。
这一行六千多人的庞大队伍每日光吃饭便是一笔庞大费用,好在在撤离随州城时顺便将衙门库房洗劫一空,倒是能够用上一段时间。之后陈大山着手便开始修建粮仓、库房、以及供六千人居住的房屋,在此期间,每日派出十多命士兵乔装打扮混入凤翔府地界打探消息,另外十几名士兵乔装成过路商人前往兴元府采购粮草物资。
时值十月,已入寒秋,陈大山便召集众人在山上开垦荒地,种植麦种;随行当中有几位教书先生的,闲暇之余便教众人识文断字,山上六千多人也是其乐融融,生活的虽然艰苦,却也是乐在其中,就这样安安稳稳地在九亭山这个地方生活了五年。
期间,钟离元多次进京打探消息,得知三位王爷虽一直被软禁,但性命无恙,后听说南汉鹘门上百名刺客几乎全部命丧汴梁城时,也是十分惊讶,纠缠了大半辈子的鹘门就这样消失了,老人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想来自己也已是将近七十的岁数,这把老骨头还不知道能够撑多久,只能期盼着小世子赶紧长大吧。
小世子赵长安也已经五岁的年纪,王妃常婉月身体不太好,丫鬟小红也一直侍候在王妃身边,刚满二十岁的小红生的楚楚动人,王妃常婉月常常念叨,若是长安年纪大一些的,指定让他娶了小红。小红每次听到后也是小脸一红,“主子又开玩笑了,世子才五岁,等他长大,小红都是老太婆了。”
赵长安此后白天便一直由薛林带着,每日大师兄长,大师兄短的,俩人相差十一岁,却是没有一点隔阂,经常在一起玩耍,习武。
钟离元对两人异常的严苛,平时总是慈眉善目的,到了习武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常婉月常常看到浑身青肿的赵长安回到家中,小小年纪却是从来不曾有过抱怨,她望向东北方向,喃喃道:“夫君,你如何了?长安五岁了,能吃苦,和你一样。”
五年后的寒冬腊月,如往常一样乔装出门的士兵回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李元祯亲率三十万大军征讨西蜀”,在陈大山的分析下,西蜀肯定抵抗不了如此庞大的燕**队,在商讨了数日后,数千人告别了生活了五年之久的九亭山“桃源寨”,一路长途跋涉沿着西北边境一路北上。
在数年的平稳生活中,陈大山和钟离元也一直在思考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如今这支庞大的队伍到底何去何从,两人看向那绘制的草图,同时指向一个地方,灵州。
灵州地方偏远,靠近定难节度使李彝兴所在的夏州,虽然表面上李彝兴臣服燕国李元祯,背地里一直和周边党项羌族联系密切,-与平南王赵显也是相识已久,关系甚好,而且灵州距离京都汴梁上千里,天高地远。灵州往西是党项羌族,往东便是定难节度使所辖夏州、银州、绥州,若有情况可以有两条退路,二人敲定后,一行六千余人的长队便开始徒步走向上百里灵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