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春来发几枝
建隆十年春,距离李元祯在位已经十年之久,在这十年中燕国上下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
在右相赵普的主张下,逐渐削弱了各州刺史实权,各州有朝廷钦派知州掌管各州政事,刺史逐渐成为虚职,渐渐淡出了庙堂视野。
当年反叛周朝的刺史大臣们虽极力上书朝廷,妄想企图朝廷不要插手地方,却终是于事无补,虽在大政推行几个月内,各地发生几次反叛,也悉数被镇压,抄家的抄家,斩首的斩首,流放的流放,此后,那些曾经的弘股大臣们便领着朝廷俸禄,清闲养老。
而那位李元祯的姻亲,年轻刺史宋元振一气之下辞官回到灵州后,举家迁离,不知所踪。十年来从未与自己的亲姐姐有过书信往来。
建隆二年,完成迁都汴梁的事宜后,李元祯也遵守了与南汉国的约定,举兵五十万征讨南唐,恰逢南唐国主李璟病逝,三十四岁的李煜即位,立尊燕国为正统,割让了长沙府在内的十四州。
李元祯随即单方面撕毁盟约,将大军驻守到了离南汉只有三十里的梧州,南汉皇帝刘鋹听闻后大骂李元祯,一怒之下,命鹘门刺客倾巢而出,刺杀燕国皇帝李元祯,结果鹘门刺客面对上万余众的羽林卫被惨遭围杀,只有零星几人逃出,依附南汉皇室上百年的鹘门至此一蹶不振,李元祯堂而皇之地尽收长沙府之地十四州,命名为湖南道。
建隆四年十一月,李元祯亲率三十万大军征讨西蜀,西蜀皇帝孟昶率十四万大军御驾亲征,在经历三个月的抵抗后,被迫向燕国臣服,燕国大军进驻西蜀后,建隆五年一月,西蜀皇帝孟昶便驾崩离世,此后西蜀也规划到了燕国十四道的版图中。
值得一说的是,李元祯在进入西蜀后,在西蜀皇宫见到了一名女子,那女子穿着一件淡青色蝉翼纱衫,里面隐约地围着盘金绣花抹胸,乳峰微微突起,映在纱衫里面,愈觉得冰肌玉骨,粉面樱唇,格外娇艳动人。后来才知道那女子便是孟昶的妃子费氏,又名花蕊妇人。
有传闻说是李元祯见花蕊夫人美貌,夜夜魂不守舍,遂赐毒酒一杯赐死了西蜀皇帝孟昶,真相如何却是不得而知。然而在孟昶死后,浑身缟素的花蕊夫人便进入李元祯的房间侍寝,二人饮酒作诗宛如一对相识恋人。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传闻是花蕊夫人在李元祯房间侍寝时所作,后流传民间,饱读诗书的文人才子怜爱花蕊夫人这样的才女,同时背地里不免骂上那厚颜无耻的李元祯,让一个为丈夫服丧的女子侍寝,禽兽不如。
……
燕国十四道是右相赵普根据前朝左谏议大夫王仆的《平边策》,对燕国的整体划分,十四道为:河南道、关西道、河北道、河东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陇右道、湖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剑南东道、剑南西道和岭南道,此后统称燕国十四道。
每道设转运使,掌管一道的财赋,监察等职权,转运使之下管辖各州知州,权利之盛可堪比前唐节度使,在右相赵普的极力劝说下,每道增设提刑司、安抚司用以约束转运使职权。
再说到那消失在随州城的三千余人的逃亡队伍,其实不止三千人,加上王府中的丫鬟仆人,士兵将领的妻儿老小,这支足足七千人的队伍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自钟离元在京都洛阳大战鹘门掌门龚澄枢,鸿胪寺门外几道磅礴剑气绞杀禁军羽林卫后,
便骑着那匹枣红色大马飞驰赶往随州城,途中刚好遇到了薛五,告知薛五京中变故后,二人便飞身赶往随州城,想要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在夜以继日的追赶后,赶到随州时,布告天下的圣旨和禅位诏书已经传到了随州城,守卫在平南王府的陈大山率领虎贲营三千余人控制了随州城府衙,与已经归顺燕国的两万大军展开了一场人数差距异常之大的守城战。
在九月十四日这天戌时,钟离元带着薛五趁着夜色,跃入随州城中,见到了平南王妃常婉月,告知了她京中发生的事情后,王妃听闻后几度昏厥,却也是无可奈何,如果连钟离元这样的剑道大宗师都无法在京中救出她的夫君,何况是她这个妇道人家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