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敢叫日月换新天(3)
在周朝文武官员地位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元宗皇帝赵荣之前的几任皇帝重文官而轻武官,信奉无为而治、黄老之学。于是便有了北地契丹人强夺燕云十六州,再往后的数十年中,周朝陆续与北地契丹人之间发起过大小十余场恶战,皆是以失败告终。
元宗皇帝赵荣即位后,经过了十年治世、六年征战,高平之战大胜契丹人,此后征西蜀、伐南唐更是所向披靡,使得天下读书人再也不敢挥动笔杆肆意抨击武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武官的地位。
以宰相周质为首的文官们也开始正视眼前这些个不识文断字、脾气暴烈的粗犷汉子。
自元宗皇帝赵荣驾崩后,宰相周质常常独自一人,回想起数十年来对武官的过于谨慎,或许根本就是自己凭空臆想,两百多年前唐朝覆灭的惨痛教训让天下读书人都清楚地认识了“以武犯禁”的严重后果。
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独自站在窗边喃喃自语:“前唐覆灭两百余年来,大周两百年里像老臣这般如此打压武官的不计其数。陛下啊,或许真的是老臣过于迂腐,让天下的黎明百姓不得太平。”
“只要给武官地位、兵权势必会造成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这些都是老臣这般读书人的想法。在陛下御下十余载,天下稳定,几致太平,老臣已然看清楚,天下读书人提防了两百多年的“侠以武犯禁”,如今看来如笑话一般。
“老臣门生遍地,却也不敢说他们个个都德行端正,若是有朝一日儒生误国,老臣便是周朝最大的罪人。”
窗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宰相周质的自言自语随风飘散,也无人知晓。
……
再说回太极殿内,各地刺史在内的一众官员见到宰相周质如此表态,大为不解。
十几年来,以周质为首的文官一直打压武官,虽说元宗在位时极力平衡文武官员地位,以李元祯为首的武官们这才能够受到重用。
两拨人虽然明面上以大局为重,朝堂之上还算和谐,但如今这关乎于大周生死的一战,如此大的功劳这些人自然不想拱手相让,如今见到宰相周质竟不争,反而站在武官立场称赞李元祯,众人也是干瞪眼,只能附和。
在皇帝赵宗训和文武百官的极力推荐下,封上柱国李元祯为征北大元帅,赐虎符,携泰山营一万步卒即日开拔前往莫州,统领左右卫大军,北征辽国。
申初时分,洛阳城北门城楼上。
皇帝亲至,百官送行,身披盔甲腰挎长刀的李元祯站在城楼下,对着泰山营的将士朗声道:“众将士,今日随本元帅一起北征契丹,契丹的耶律敌禄曾是先帝的手下败将,显德元年时,高平之战大胜契丹人,连夺燕云三州。如今这群辽人不思悔改,妄图趁着国殇之日进犯大周,众将士,你们说该怎么办!”
“杀,杀,杀”,一万泰山营步卒整齐站立,举起手中长矛嘶声吼道。
“说得好,我们不光要杀光他们,还要让他们的后代永远记住,犯我大周者,虽远必诛!
“虽远必诛!虽远必诛!”,嘶吼声响彻天地,直入云霄。
城门楼上,赵宗训一脸兴奋,这是他作为皇帝第一次出兵,那声声嘶吼声让人听得热血沸腾,不禁举起小手与众人齐声喊道:“虽远必诛!”
站在一旁的宰相周质欣慰一笑,迎风站在城楼上,回忆涌上心头,上一次如此景象还是五月初,心中感概道:“陛下,
老臣顿悟了!”
李元祯下马单膝下跪,朝着城楼之上叩头,“臣定不负圣上所望,此战必将击溃契丹主力,活捉耶律敌禄!”,说罢,翻身上马,纵马疾驰,一行万人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
距离京城十几里路的树林里,书生打扮的李光义坐在路边的茶摊前,身边跟随着几名府中下人,对桌坐的正是南汉黄门侍郎龚澄枢,两人对坐,自顾自地喝茶。
对饮一会儿,茶壶见底,李光义招呼茶摊老板添茶,抬眼望去,茶摊旗帜飘展,旗帜印有四个大字“燕记茶摊”,李光义不解问道:“何为燕记,莫非这茶摊老板姓燕,却是少见啊!”
茶摊老板一边添茶倒水一边开口解释,“客官您误会了,小的不姓燕,只因小的祖籍是燕赵之地,这茶也是来自此地,名曰五岳山茶,又名太行龙井,此处虽不闻名天下,却在当地又不小名气,当地人认为此茶必定将闻名天下,所以小的才起做燕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