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敢叫日月换新天(1)



朱雀大街上,王德胜蹲坐在自家的小酒馆前喝着茶,在刺史府衙门待了一夜,一大早回来清理酒馆地板的血迹,左邻右舍的店铺也刚刚开门,王德胜和气地打着招呼。

王德胜早年丧妻,也无子嗣,一个人开着这家小酒馆,日子也算过得去,随州城这小地方来来往往的人就那么多,按照时辰算,平日里那些老酒鬼们一大早便推杯换盏,酩酊大醉,今日不知为何,一个人影也没见到。

想到这里,王德胜不由得暗骂昨晚酒馆闹事的程道山和六名剑客,客人跑了不说,还死了四个人,自己在刺史府衙门待了一晚上,心中不免有些失落,独自喝起茶来。

随州城外,一列由三千骑兵组成的军队正从城外的军营开拔,浩浩荡荡地向着随州城飞奔而去,马蹄声此起彼伏,激起阵阵尘土。

旌旗飘展,铁甲弯刀。

为首的中年男子骑着高头大马,腰间悬挂着一柄三尺长刀,乌黑的脸庞上胡须参差不齐,粗糙的大手握着鞭子,眼神中死死盯着随州城方向,中年男子扬起马鞭,在空中发出一阵清脆的声响,跟在身后的三千骑兵整齐地停下,目不转睛地望着前方。

中年男子调转马头,大声说道:“他娘的,诸位弟兄,刺史府衙门今早来了军令,老子原本不想和你们这些糙汉子多说,可是憋在心里老子难受啊!”,中年男子说罢,骑兵们一阵大笑,男子摆了摆手道:“诸位也知道,我陈大山初入军伍便一直跟随赵王爷出生入死,打随州城最后一仗,我陈大山身中数箭,是赵王爷把我从死人堆里背回来的,平南王赵王爷那是我陈大山的恩人,是我的再生父母,诸位弟兄,若是你们的再生父母被人刀架脖子上,你们该怎么办?”

“宰了他”,三千骑兵齐声大喊,声音顶着微风传来,振聋发聩。

“好,那就宰了他,不瞒诸位,就在昨晚子时,一帮南汉的狗崽子偷摸地溜进了王府,府中的守卫被尽数屠杀,他们甚至还敢向王妃和世子动手,幸府中有高人相助,才让这群南汉的狗崽子没能得逞,如今王爷尚在京城,我等虎贲营的兄弟自当尽心保护王府安危,众将士听令,封锁随州城,凡是进出城门携带刀剑者,一律拿下,出发!”

三千人骑兵如同索命杀神一般,胯下轻骑马蹄飞驰,朝着随州城奔去。

……

九月初八辰时三刻。

洛阳城皇宫,秦王赵德、平南王赵显、晋王赵永、宰相周质、上柱国李元祯、御史大夫王进、左谏议大夫王朴、礼部尚书王溥等一众文武百官齐聚太极殿内,小皇帝赵宗训端坐在龙椅上,俯瞰群臣,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偶尔回过头看向身侧珠帘后符太后,露出一丝紧张和恐惧。

符太后将手放在胸口,意作安心,赵宗训这才有些释怀,长舒一口气,稚嫩的说道:“众爱卿平身。”

坐在龙椅上的赵宗训有些困乏,羽林卫统领王阐的死深深困扰着他,他回想起抱元殿内赵荣生前和他交代的话,王阐是一位值得相信的好将军,可如今这位将军也已经撒手人寰了,这着实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另一方面,由李元祯主领的枢密院几日前就开始不断地报送北方急报,北方契丹人二十万大军开拔,距离最近的莫州只有五十里。赵宗训看着急报一时陷入困扰。

各地每日上报的奏折已经够他劳累的了,所幸有宰相周质帮衬,大部分鸡毛蒜皮的小事都由周质批奏,

唯独几份边关急报周质也是摇了摇头,不敢做主,只是提醒小皇帝赵宗训,可在九月初八朝会上与众人一同商议,便不再说话。

周质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辅佐三代君王,朝堂之上的种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见识了太多太多,如今他虽然主领中书省和门下省,对于军务方面也只有进谏纳言的职责,如果表现的过于强势,势必会导致李元祯的猜忌,到时朝堂内部不合,党派林立,这是周质和先帝赵荣都不愿意看到的。

平南王赵显站在殿内,望着坐在龙椅之上的小皇帝赵宗训,心中有些欣慰,元宵见时,还是个只会哭闹的小家伙,如今端坐在大殿之上,不曾有一丝胆怯,他这个做叔辈的也算是放心了。

朝会开始,繁文缛节不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