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8月未央
显德六年,八月二十七
亥时,小雨。
微风吹起阵阵雨珠,洛阳城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纱雾,远处高高的城楼门前挂着几只红灯笼,烛火在风中被吹的摇摆不定,随时都有可能熄灭。
原本酷热难耐的夏季,在微风细雨的催促下,竟有一丝凉意。
皇城内,养心殿。
华丽奢侈的床榻上躺着一位中年人,那人脸色苍白,脸上的胡须也是几日没修剪了,乌黑的眼眶中眼神空洞,枯瘦的手指不停敲打着床榻发出“咚咚咚”的声响。
“训儿啊,父皇刚刚说的那几条你可记住了?”中年男子有气无力地说道。
转眼望去,床榻旁一名少年正俯身跪在地上,听见中年人的问话,身着四爪蟒袍的少年缓缓抬起头,眼眶中带着泪水,双手紧紧的握着,拼命地点头,带着哭腔说道:
“儿臣…儿臣记住了,儿臣一定会记住父皇的话,以后做一个好皇帝”
“好皇帝可不容易当啊,训儿,记住父皇的话,不管多难,一定要把大周的担子挑起来,你现在已经是大人了,以后可不许再哭了。”
少年用力地点着头。
寂静的大殿里传递着雨滴拍击石板的声音,中年男子良久不再说话,望着殿内燃起的熊熊烛火,他回忆着,脑海里闪过的都是自己年轻时驰骋沙场,攻城掠地的画面,他眼神慢慢变得炙热、坚毅,也透露着不甘。
中年男子缓缓起身,枯瘦的双臂艰难地支撑着,随后依靠在床前,发出阵阵咳嗽。
“可是朕不甘心啊,记得朕初登大宝时便立下宏愿,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为实现这一宏愿,朕励精图治,事必躬亲;朕停修佛寺、兴修水利、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先皇曾告诉朕,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轻徭役,减赋税,朕全听了,我大周子民安居乐业,老有所养,朕打心底里高兴呀!”
“左谏议大夫王朴献《平边策》,朕也信了,他告诉朕先攻下江南、岭南,再取巴蜀,其后是辽国的燕云之地,最后是河东。朕在那时候起,在心里就告诉自己,要扫灭诸国,澄清天下”
“于是朕征西蜀、三讨南唐、破辽寇,朕打败了多少英雄豪杰啊,他们都和朕抢过地盘,但是他们一个个败在了朕的手中,败在大周的铁骑之下;高平之战,朕杀了北汉骁将张元徽,也杀了樊爱能、何徽这两个蠢货,幸得左卫大将军王阐率五千骑兵,百里奔袭迂回到辽人的后方,配合殿前都点校李元祯的三千禁军,大败辽人主力,朕开心啊,朕看着大周国土新添三州之地,朕高兴的一晚没睡”
“显德三年的时候,朕决定再讨南唐,你那叔叔赵显主动请战,两个月的时间连夺复州、安州、申州、随州、兖州、襄州,捷报传至京师,朕御赐他为我大周的平南王,世袭罔替,福荫子孙,这也是他应得的”
“咳…咳咳”
“那西南的西蜀,西北的党项族,东南的南唐、南汉,还有北地的辽人,他们个个野心勃勃,个个都想入主中原,也个个都想青史留名,但是在朕的眼里他们什么都不是,他们都败了”
“回想朕的一生,年轻时下江南、入南唐诸国,游历山河数千里,朕那些年见过人间疾苦、风餐露宿,穷苦人家不得不卖儿女换口粮活命,这些朕都见过;朕登基后,改革旧制,提拔了一大批的人才,宰相周质、御史大夫王进、都点校李元祯、六部诸多官员等等,
这些都是朕亲自选拔;当然也得罪了一大批人,那些个酸儒书生结党营私,在朝会上抨击朕,写文章骂朕,他们知道朕不敢杀他们,他们在山腰上只顾得眼下风景,可是朕在山顶上仍然注视着远方,西南、西北、还有北方的契丹人,他们都是狼子野心”
中年男子诉说着,苍白的脸上滑落两行清泪,他抬起枯瘦的手指着前方,那是一张长约六尺,宽约四尺的大周疆土图,也是他未能完成的梦想。
“朕缺的只是时间,时间啊……倘若再给朕十年,这天下都将纳入我大周的版图之中,这世上再也没有战争,再也没有杀戮,再也没有生离死别,再也没有饥饿和贫困,到时候朕也将大周绵延百年,立不世之功啊……”
说到激动处,男子突然捂住胸口“咳…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声过后,一口鲜血从中年男子口中喷出,金黄色的被子瞬间洒满了红色的斑点,枯瘦的双手瘫倒在床榻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