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朝会(2)-第3/3页
“此次请贵国名义上向我国称臣和请皇孙往武京城居住,也只是为了堵住我朝文武百官和皇族中人的悠悠众口,让他们感到我朝的尊严得到了基本的尊重,否则此事就是我朝陛下也无法乾纲独断,而且我陛下临行前再三叮嘱我一定要转告贵国陛下,他一定会以本国皇族嫡系子弟的身份待遇来接待皇孙殿下,让贵国陛下务必放心。”
“如今既然称臣之事贵国肯定无法答应,那若是第二个条件也无法答应,那此事就真的无法达成了,请陛下和各位臣公以两国百姓和前方浴血的将士为念,务必慎重考虑我国的条件!”
范文魁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道:“陛下,赵大人所言完全是出自天武国自身的考虑,完全没有顾忌过我国臣民的感受,老臣坚持反对这种有损国格之事,请陛下千万不要答应!”
户部尚书马清心出列奏道:“启禀陛下,臣完全支持两国和亲之事,户部这些年用于前线粮草兵饷的开支占据了全国税收的七成以上,国家许多内政开支都不得不压缩再压缩,就连前年陀罗河泛滥成灾用于兴修水利的银两还是田相召集城中大户募捐得来的,若是用皇孙的出使换来两国的和议,东线战场节省下的军饷大约可以占到全国税收的三成,于国于民都是十分有益之事,请陛下圣断。”
“马大人此言下官不敢苟同!”礼部尚书沙玉金接着反驳,“户部钱粮紧张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但是这么多年朝野上下一起齐心节约开支,最难的日子都已经度过来了,而且国库收入也在一天天的增加,不能因为只是为了节省国库开支就把皇孙殿下送往异国,皇孙殿下乃是我朝未来壮大的基石,岂能轻易置于险地,臣坚决反对这个条件!”
台阶上萧显彬有些感慨地望着侃侃而谈的沙玉金,沙玉金在入仕之前与萧显彬相交莫逆,也是萧显彬将他推荐给了自己的父亲。
他自入朝为官以来一向沉稳干练,遇事深谋远虑,原本这种时候他是不应该出面阻止此事的,明眼人都能看出萧天宇已经十分倾向于答应这个条件,萧显彬知道沙玉金这么极力地阻止此事,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免受异国离乡之苦,看来朝中大臣们也基本认定了自己儿子必是质子唯一的人选。
众臣皆默不作声,范文魁在朝中是个出了名的老顽固,还想再说些什么,被徐子瞻抢先道:“除了范大人和沙大人,还有没有人反对此事?”
赵一鸣环顾了一圈见无人应答,面露微笑道:“陛下,此事该如何决断,还请您来最后定夺!”
萧天宇应道:“众卿的意思我已经清楚了,此事我最后自有决断……赵使臣,我国不可能向贵国称臣,贵国若可有接受,那两国以货易货和联合出兵之事,可有变化否?我想先听听你的见解。”
“以军马牛羊换取粮米,丝绸,陶器等物品的内容不变,双方可按照物品价钱进行平等交换;两国既为亲邦,请贵国在我国求援的时候及时出兵相助,出兵数量可以按照战争需要临时确定,但贵国最精锐的金狮铁骑和飞鹰精骑不能少于2万人,我国依然提供粮草等一切战时供给。”
徐子瞻在一旁插言道:“我来补充一点吧,贵国不光要提供粮草,还要提供所有将士们的军饷,按照三倍军饷发放,我们的将士是为贵国出生入死,提这点要求不过分吧。”
“军饷的事可以商量,但是三倍太多了,我们不可能答应的。”赵一鸣沉吟片刻道。
“必须是三倍,我们的将士们去异国他乡浴血而战,随时可能客死他乡无法魂归故国,要三倍军饷就当是他们的补偿了。”徐子瞻寸步不让。
“贵国将士远征又何尝不是为国而战呢,既然都是为国而战,我们的将士们军饷却比你们低,让他们情何以堪。”赵一鸣苦口婆心地开始解释。
“贵国这是在借兵,借东西不需要付出利息吗?”
“借兵是不假,可三倍的军饷这利息也太高了,我们可以给你们的将士每人加五成军饷,这已经是我能做主的极限了!”
“三倍军饷,少一分也不干!”
“只能加五成,多一分也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