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006章 探家获凶讯,仇怒恨更深-第3/4页
第二天,张献忠在征得了王自用的同意后,把他的一千多点儿降军编成了六个大队,十二个小队,三十六个桩,又从武功好的原百户尉和总旗尉中,按现在的建制,挑选出大小头领,大小头领的称谓,全都改为义军中的称谓,其中原百户尉王尚礼、王定国、冯双礼、马元利、张化龙、刘进忠六人,分别当上了六个大队参将,其余百户尉和选出来的总旗尉,有的当了先锋,有的当上了小队的校尉,至于桩的卒尉,原小旗尉和部分总旗尉就足够了。只是各队各桩还配不齐副头领,只能留待以后增补。为了能独立行动,还从各队抽出了几十人,编了一个匠灶桩,特意从他原总旗下面的小旗尉中,选了一个与他关系最铁的人来当匠灶桩的参将。
队伍编制好后,虽然匠灶桩本身有管账的先生,张献忠又从军中挑选了几名会写会算的士兵,到中军营来当文算师,专门管理兵员档案和物资粮草账目,一开始就形成了粮草帐务双重管理的机制,堵死了日后匠灶桩发生监守自盗的缝隙。
张献忠这样一编制,王自用见了,觉得很不错,就在其他营中也推广了匠灶桩的粮草帐务双重管理机制。
队伍整编好后,因义军此时都还没有统一军装,降军就按王自用的指示,把前胸和后背上的“明”字拆下来,换成了“义”字,匠灶桩又做了两面大旗,一面是“张”,是指将领姓张,一面是“八”,是指这是第八营。
于是,经过两天的忙活,军队的改制,就算完成了。
第三天,张献忠的战马上,驮了两大口袋粮食和一口袋酒肉,按王自用的吩咐,回柳树涧老家去看望他的爹娘。
从米脂境内骑马回去,半天就到了,刚到吃午饭时分,张献忠就到了家门口。
一路上,张献忠都在想着,这回儿子出息了,当将军了,手下统领着一千多号人呢,又带来了这么多吃的,准能给爹娘一个惊喜!
可是,张献忠走到家门口一看,心一下子凉到了脚跟!
原来,曾经干净整洁的两眼窑洞,门窗已朽破不堪,到处牵满了蛛丝,扑满了灰尘,看样子已经有很久很久没住人了!
爹娘都上哪儿去了呢?
村里附近还活着的人和留在家里的人已经很少了,稀稀疏疏的几家邻居老人,见到有穿军装的人骑马到来,连忙关门躲起来了,但在门缝里看到骑马人不像是来催税的官兵,还站在张家的窑洞外久久不走,再看下去,虽然没有认出这是张家的娃子,但不像是官府的恶人,再说,这两年闹起义军以来,这一带就没有官府了,就有几个老人拄着棍子,试着走过来,颤巍巍地问:“这位官爷,你找谁呀?”
张献忠一看,认出了这些人,一个是本家大婶,一个是李妈,一个是王妈,还有的人他就一时记不起来了,就叫:“大婶子,李妈,王妈,还有几位老妈妈,你们都还好吧?我是张献忠啊!”
几个老妈子一听说是张献忠,左打量,右打量,问:“你真的是忠娃子吗?怎么张这么高了,还长变相了呢!”
“是啊,我是张献忠啊!”张献忠问,“我的爹妈到哪儿去了?请大妈们告诉我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