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关于张献忠



楔子关于张献忠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这是一首成都至彭山沿岷江一带的民间上了一点儿年岁的人,大都耳熟能详的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

        这首民谣,数百年来一直在告诉着人们,张献忠当年败走成都前,在这一带藏有巨量的财宝,谁要是找到了石牛和石鼓,就能判断出藏宝的地点。

        有财宝,特别是有巨量财宝,肯定就有人要想得到。但人们长时间专注于寻找“石牛”和“石鼓”,希望能找到这一对打开宝藏大门的钥匙,可愣是找不到,自然,也就无法找到宝藏。

        到了大清朝,朝廷为了获得宝藏,以充实国库,一度组织地方官府按照传说中的线索和留存下来的史料中的记载,在成都至彭山一线的岷江段,进行过寻找、发掘和打捞,但是连银花花都没能见着。

        四川进入军阀割据时期后,军阀为了获得更充足的经费,也曾组织过打捞,不消说,仍然毫无结果。

        民国时期,政府为了充实抗战经费,想挖出这批传说中的宝藏,但是,还是无果而终。

        难道,数百年广为流传的张献忠在锦江一带埋藏有巨量金银,是假的?

        难道,民间传说得有眉有眼还有证有据的“八大王剿四川”,也是假的?

        究竟是真还是假,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件事情吧。

        成都市大邑县有个王泗镇,镇名的由来,就是因八大王剿四川的典故而来的呢,而且这不是传说!

        传说王泗曾经是皇家御酒烧坊的酿酒师,因有一身武艺,好打抱不平,在皇家御酒烧坊犯了事,要被杀头,在友人的帮助下逃了出来,投效到张献忠麾下,当了一名将军。这个事件倒很有可能是一种传说。

        但王泗却实有其人,他随张献忠南征北战,辗转来到四川后,奉命带领所属兵将,去驻守扼川西坝子要冲的西营,西营就是现在的王泗镇。

        因王泗懂酒,张献忠就派王泗把征战中抢掠夺来的大量烧酒运到西营去窖藏。王泗和他的部队不仅在西营驻扎藏酒,还在西营筑灶酿酒,因此也教会了当地人酿酒。因王泗带去了皇家御用烧坊的酿酒工艺,王泗镇在当时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酒乡。时至今日,王泗镇不仅酒厂特别多,出产纯粮好酒,而且还是天之蓝、海之蓝、红星二锅头等高端知名品牌酒的原酒产地呢!不信现在就去大邑看看,北京红星二锅头酒业公司的四川分公司,就建在离王泗镇很近的县城边呢,为的就是就地取材,就近销售。

        据传说,张献忠江口兵败后,因形势所迫,对守住大西国丧失了信心,原本打算避开已经打到汉中的清军,走水路东出四川,再北上抗清,但船队在江口兵败后,水路已行不通,就仓皇带上部队改走陆路,直接向东出川。

        临走前,张献忠下令大屠杀,但王泗因为在驻防期间与西营一带的百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不忍心执行屠杀命令,就抗命按兵不动,这才得以让王泗镇和大邑县大片地区的百姓幸免于难。

        王泗虽被张献忠一怒斩首,但张献忠忙于逃跑,没能来得及屠杀百姓,就带上兵马,匆匆东去,取道潼川、盐亭、西充,往川东逃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