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松山大决战(2)
松山北上大营多尔衮大帐。
“明军开始攻城了,诸位大人怎么看?”接到战报,多尔衮第一时间,就把洪承畴、范文程、宁完我三人叫到帐下商讨对策。
“刚才我在营外观察了一下,发现明军正在大营外挖壕沟,这是防备我大金铁骑冲阵,同时也说明明军准备跟我们打持久战。”
“眼下明军的兵力虽然比我们多三成,但夜战决战,并不是以区区几万人马决胜的。”
“微臣建议王爷调动兵马,主动发起反击,趁明军立足未稳,直接进攻明军大营,打他各措手不及。”
洪承畴的这个建议,本质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公孙翊大军远征,扎营城外,没有坚固的城防堡垒,是很难防备女真铁骑冲击的。
这也是公孙翊为何会动员全军在大营外挖掘堑壕深沟的原因。
当然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公孙翊挖掘壕沟的另外一个原因,自是利用工事掩体,发挥火绳枪的威力。
三万支火绳枪,这样的装备规模,别说在大明,即便在当世的西方国度,也是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臣附议,如今我军粮草短缺,不利于久站,若能够一击而胜,即可减轻粮草压力,也能振奋国人,鼓舞军心。”
宁完我主管政务,这次大军出征,他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筹集了十一万大军一个月的军粮,这也是大金目前仅有的粮食。
若战事拖延,超过一个月的话,那么大金的兵马只有两条路,要么崩溃,要么把战场上的七万匹战马杀了充饥。
战马那可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任何时候,不到万不得已时候,哪怕是吃死()人)肉,军中都不会轻易斩杀战马果腹。
“范大人,你怎么看?”决战这样的大事,多尔衮一时也难以抉择,遂把目光投向一直未发言的范文程。
“从辎重保障方面来说,速战,有利于我军。但我担心,公孙翊这个人向来不打无把握之仗,我担心他手中握有后招,若不能摸清对方虚实,就这样贸然出击,我担心会造成无法估计的后果。”
范文程善于揣摩人心,这几年大金与公孙翊连战连败,这让大金上下,对于公孙翊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要不是公孙翊本人武艺高强,加上身边亲卫云集,后金的刺客早就向公孙翊出手了。
“红夷大炮,公孙翊若是有后招,那定然是红夷大炮以及火枪。”
洪承畴皱眉之余,接着道:“红夷大炮虽然威力惊人,但他威力更多是呈现在守城之上,野战的话,它由于移动不便,一旦两军交战,便很难发挥威力。”
“其次就是火枪,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来看,公孙翊手中的火枪营,确实比之前火器威力要惊人,但他同样有一个弊病,那就是怕水。”
“我观气象,这两天必有风雨,若范大人担心明军火器,咱们可以选择在雨天突击。”
“雨天突击?”多尔衮一愣,道:“雨天对于骑兵出战,同样存在不小的弊端,洪大人有没有考虑过?”
“王爷说的不错,但这是对付明军火器最好的办法,只要是顺风突击,其实阻碍并不大。”
洪承畴说到这里,话语戛然而止,脸色也变得一阵苍白。
“看来洪大人也想到了,如今是四月,咱们占据北面,而春季的风向,主要是东南风,这个时候,风向我们是不可能等到的。”
“除非洪大人有诸葛孔明借东风的本事。”范文程这话到不是讥讽洪承畴,此时的他也是一脸苦笑。
临战决战,胜败的因素确实很多。
很多时候一个天气变化,就能够决定胜败。
“轰!”
“明军开炮了?”这时帐外一声轰鸣响起,宁完我惊疑之余,连忙朝帐外的卫士喊道:“快,看看什么情况。”
“回禀王爷,是打雷了。”帐外的亲卫连忙应道。
“看来洪大人观测天象的本事还是很高明啊。”多尔衮见气氛有些沉闷,遂笑着打趣了一句。
“决战是必要的,但选择的时间,咱们再斟酌一下,最好是先找出明军薄弱点,然后一击耳中,撕破明军大阵。”
多尔衮这次率军抵达松山,目的就是决战,所以对持是不可能的。
“王爷,明军十里连营,首尾相顾,咱们必须把明军调动起来,才能一击,撕破明军大营。”
“奴才建议先派出两万铁骑,进行袭扰,找出明军薄弱点,然后在羊攻明军两翼,待明军毫无防备之余,调动主力大军,一击杀入明军大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