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123章-第3/4页
一路奔波,回到沪上。
孙梅英把带回来的山货分了分。
有柳大哥的,有进军的,还有老何家的。
“小苗,给你何伯伯家送过去”
“娘”
田小苗摇摇头,说啥都不肯去。
孙梅英只好自己跑一趟。
心说,又不是送礼,联络一下感情而已,脸皮咋这么薄呢
田小苗不是脸皮薄,而是不想见曹玉英。
曹玉英对她太过热情,让她觉得不自在。再说,也不想跟何有慧照面,娇里娇气的,让人腻歪。
赶着去部队大院,田小苗二话不说,就跟着去了。
柳进军对家乡很关注,问了好些事儿。本来,他想跟大旺一起回乡,可孙玉华怀孕了,只好往后推延了。
说到怀孕,是个意外。
孙玉华有点不好意思,跟孙梅英咬咬耳朵说“本来没打算要的,不小心有了,就留下了”
“玉华,你还年轻,多生一个挺好的”孙梅英哈哈笑着。
“梅英姐,我都三十二了,不小了”
“玉华,可不管这么说,瞧瞧大姐都四十了,还觉得挺年轻的”
孙梅英性格开朗,看着不过三十岁,保养得还不错。
她想起生三子的时候,正好三十一。
小苗说“娘,不能再生了,不然,老得快”
她跟大旺就没再要娃娃。
现在提倡计划生育,宣传口号是“一个不少,两个刚好,三个多了”。可提倡归提倡,日子好了,还是想多生几个。
说到计划生育,早在1956年节育委员会就成立了,采取的是动员方式,在观念上加以引导。
田小苗心说,人口计划早就有,哪跟后世说得那样,不加节制的生娃娃甚至把人口增长过快,作为抹黑这个年代的手段之一。
观念是逐步改变的,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在鼓励女性就业。
城镇职工忙着上班,自然没那么多时间生孩子。可即便如此,家里五六个娃娃的大有人在。而农村更不得了,为了多几个壮劳力,都是可着肚子生,七八个娃娃的都有。
金陵城那边。
军校没放寒假,学员们都下到基层实习。柳冬生去了某海岛,封闭一个月。大年初一在岛上过的,包了饺子,很热闹。
柳进原外出开会,脱不开身。苏红霞在医院值班,顾不上回来。而梅子念高三,忙着复习功课。只有小梅嗷嗷着,要回沪上探望外公外婆。
孙梅英寄了一个包裹过去。这是家乡的土特产,一点心意。
“春节”就这么过去了。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开始了清理整顿。
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清理账目、仓库、财务、工分,鼓励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参加劳动。城市厉行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贪污盗窃、反对官僚主义等等。注3
这是上面下来调研发现的问题,很有必要。
这么一来,粮店里要核账,孙梅英加班加点,忙得脚不沾地。田大旺也忙着开会、调研、写报告,一点空闲都没有。
相比起来,田小苗算是轻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