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书中人惊似梦中人-第2/4页



  一日,邵靖华更是当着众人的面,评价她的文章说:“除文笔尚可外,无可取之处。”

  肖晗如见苏雨霖闷闷不乐的样子,便拉着她一同出去采访,其实也是想陪她散散心。

  “靖华说话就是这样,你别往心里去。”晗如安慰道。

  “不就是个司长家的公子么?这么傲慢。”苏雨霖与好姐妹聊天时,并未有太多顾忌。

  “他要知道你这么说肯定很难受。”晗如笑道,“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司长家的公子’。他好几年前就与邵司长决裂,离家出走了。《明诚报》一直发一些针砭时弊甚至抨击当局的文章,所以与他父亲起了很大冲突。他这些年一直住在报社旁边的一间小屋子里,过得很清贫,不多的积蓄还要拿去帮扶别人。阿竿,就是我们那位摄影师,他母亲病了很长时间,都是靖华出钱求医。”

  苏雨霖没有说话,心中为自己方才的埋怨有些自责。

  “不过你说的也没错,他这个人确实有些恃才傲物,是不讨人喜欢。”肖晗如笑道。

  “不讨人喜欢倒也谈不上。”苏雨霖道,“他说的其实也没错,只是太直了些。”

  “对了,靖华还烧得一手好菜。”晗如道,“你平时不跟我们一起吃饭,没这个口福。我们常常去他家里吃饭,虽然很挤,大家都站着吃,但吃的特别香。他做的烧杂烩,丰俭俱佳,真的特别好吃!”

  “那下次你们记得叫上我。”苏雨霖对这位邵主编又多了几分好奇。

  “好啊!”

  ……

  采访结束后,苏雨霖顺手买了一份《申报》。

  “《明诚日报》看腻了,开始看《申报》啦?”晗如笑着问。

  “研究一下报业翘楚到底做对了什么。”苏雨霖答道。

  “靖华经常在报社引用《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先生的话:‘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以此激励大家。”

  二人返回报社后,潘兆新一见到她们,便匆匆走到她们身边,对苏雨霖道:“雨霖,你的那篇《那些为女性争取政治权利的斗士而今安在》明天可以发了。”

  苏雨霖有些意外,道:“靖华说写得不好……”

  “你今天可以再改改。主要是最近有两篇待发的新闻稿件都发不了,这两篇新闻我们原计划明天发,可还没弄清楚事件原委,今天就已经有铺天盖的报道涌现出来,而且我们选的切入点也有很多人写,只能临时撤掉了。”

  “我们的新闻速度越来越跟不上了。新闻组那些人天天都不知道在干嘛。”肖晗如有些不满。

  “他们也蛮辛苦的。”潘兆新叹了口气。

  苏雨霖“临危受命”后,十分专注地修改文稿。可能是太过投入,等她改完时才发现报社里的同事几乎都下班了,只剩下她和邵靖华两个人。

  为了缓和关系,苏雨霖礼貌性地拿起当日的《明诚日报》对邵靖华说:“我很喜欢你今天这篇文章,尤其是这句:一个人也许不能改变什么,但如果他的信念影响到了另一个人,那个人亦会影响到其他人。有人思变,就有变革的可能。”

  “看不出来你会喜欢这篇。这篇文章革命色彩很浓。”邵靖华一边说着,一边低头翻着书。

  “我也不是‘闺中少女’,也希望自己能对中国做些贡献,所以才决定出来工作的。”苏雨霖知道邵靖华对她有些偏见。

  “多一个富家子弟出来工作,中国就少一个坐吃山空的人,从这个角度,你是有贡献的。”邵靖华语气严肃,并不像在开玩笑,这让苏雨霖心中更加难受。

  “你这话就是说我写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对吗?”苏雨霖望着他。

  “我是觉得,你连当今中国究竟是什么样都不清楚,就说想对中国做些贡献,这话说大了。”

  “我不认同,贡献也并非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每个人都可以有贡献。”苏雨霖语气坚定。

  “如果你相信自己你说的是对的,就不要在意我说了什么,坚持自己就好了。”邵靖华说罢便继续低头写作,可不知为何,还是忍不住抬头看了她一眼——她神情有些失落,或许也带着一些无助与迷茫。想是因为自己这么努力,却始终无法获得认可的缘故。靖华一直以为这位富商小姐来报社不过是图个新鲜,不曾想她竟如此勤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