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忆往昔初识斗诗文-第2/4页
一个年轻男人低头从档案室里走了出来,一边抹着眼泪。
肖晗如摇摇头,“邵主编可真行,居然能把一个大男人骂哭。”
“我们这位邵主编呢,性情孤傲,如果他态度冷淡,你不必介怀,他对谁都这样。”潘兆新事先提醒苏雨霖,“我们都说他有魏晋风度——见一般人都以白眼对之,难得有他能青睐的人。”
苏雨霖笑了笑,心中暗暗道:真有趣,这不就是“目中无人”么,说什么“魏晋风度”。
潘兆新带着苏雨霖移步走向资料室,敲了敲门。资料室内传来一个冷漠的声音:“进来。”
邵靖华穿着一件洗旧了的白衬衫,外面套着一件灰色西装背心,头发有些凌乱,身材高瘦,容貌俊朗,眉宇间带着一种莫名的冷傲。他抬头瞥了苏雨霖一眼,又继续翻看着手中的资料,并未理会。
“这就是我们明诚报社的创立者之一,邵主编。”潘兆新向苏雨霖介绍道。苏雨霖礼貌地唤道:“邵主编。”她觉得眼前这个人好像在哪里见过,却怎么都想不起来。
“靖华,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王先生推荐来的苏雨霖,苏小姐。”
“我们这儿没什么少爷小姐的,没通过笔试的都先去印刷室帮忙。”邵靖华冷冷道。
“我可以参加笔试。”苏雨霖从没遇到过这么傲慢的人,自己又素来不服输,心中竟升起了一股“斗志”,“如果笔试结果未能令邵主编满意,我自行离开。”
邵靖华转身看了苏雨霖一眼,说了句“好!”然后指了指背后的书架,“你在这里找一本书,半小时内完成一篇书评。”
“半小时太短了……”潘兆新话还没说完,苏雨霖胸有成竹道:“可以。”说着目光扫过书架,一眼便见到了那本英文版的《拜伦诗集》,她在英国游学时最喜欢读拜伦的诗,诗评方面也有些见解。
“二十分钟就够了。”苏雨霖说罢从邵靖华身边走过,然后伸手从书架上拿下那本《拜伦诗集》。潘兆新赶忙给她找了个座位,备好纸笔。小朱这会儿也顾不上哭了,有些怀疑却又不免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年轻女子。
不一会儿,苏雨霖放下笔,抬头看了看钟,对邵靖华道:“十八分钟。”
邵靖华走过去拿起苏雨霖的文章,快速扫了一眼,便放下稿子,没有多言,顺手递给了潘兆新。兆新仔细阅读后,拍手称奇:“写得太好了!没想到你对东西方的诗词都有这么深的研究。”潘兆新一边看着霖的文章,一边评论道:“这一段对西方古典诗和宋词的比较,写得很好。还有……你怎么会想到用《江城子》翻译拜伦的诗?”
“我第一次读到拜伦的那句‘Whenwetwoparted/Insilenceandtears’……便立刻想到苏轼的那句‘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而且这首诗和《江城子》都是四段,所以就想到用《江城子》的词牌来意译。”
“文笔还可以,但深度不够。”邵靖华态度已不似先前那般冷淡,“还有,你如果要留下来,需要改掉词藻浮华的毛病。不以辞害意,是第一原则。”
“感谢提点,以后还有很多地方要向你学习。”苏雨霖语气谦逊道。
“你看过我的文章吗?”邵靖华问。
“还没有。”苏雨霖直言道。
“那你怎么知道我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你学呢?”邵靖华神情严肃。
苏雨霖先是一怔,她没想到邵靖华会这么说,着实有些意外,但转而笑道:“我是个新人,报社里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学的东西。”
“以后这种没有意义的恭维话,在这儿就不要说了。”邵靖华说罢,继续翻看着手中的书。
肖晗如走到苏雨霖身边,递给她一张稿纸,对她说:“上面是我们近期打算写的话题,你如果一开始无从下手,可以从里面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来写。”
苏雨霖接过稿纸看了一眼,都是一些严肃的时评,她一个都不感兴趣。
“我可不可以写自己想写的?”苏雨霖问。
“你想写什么?”肖晗如问。
“比如小说的书评之类的。最近在《时报》连载的小说《尘》,我觉得写得很好,我可以……”苏雨霖话未说完,就被邵靖华打断道:“这种不入流的小说有什么好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