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离开学校就有机会正视一些之前所见不到的问题。交际什么值得头疼的事和之前不被重视的一切一样,都会慢慢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第一次进城生活,那是一个很大很繁华的地方。可地方太大了就总有空出来的没有人的地界,空闲对我来说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孤独。孤独还是跟了过来,如影随形。
我听说在之前的年代里还是一个流行,可能是年轻的男女在电影所讲的故事中,或者是书里或者情节中,也可能是你的父辈或者周围领居的生活,还有就是一群同样经历过我们这个本该幼稚的年龄段老年人的记忆。不知道是哪个人先入为主想入非非,就非得认定讲的不是生活或者来说跟“人”相关的另外沾边的“酒色财气”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其实我读起来确实暴露了一点……
我不像所见到的人们一样直接去抵制他们。就说“哦,我清高了了不起,一定在‘钱’和‘生活’这方面没问题,无所求了”。而是在这个事情之中看到了其他的一点端倪。其实我这人并不是真清高,或者要求低。只是没有这方面的困扰罢了。
相信本该是都知道不该被提倡的,是有害健康的。毕竟不会有那么多的“铜臭”污染自己的生活。我这里就只是谈谈自己的理解。还请你跟着我的思路,陪我一起看看这些东西。
在独自面对孤独的时间里,我也有这样的问题。但不想过多说些什么。这个只是我的一个方面,然而它并不影响我是一个健全的人。知道后面可能会得心病,但我还是没找出理由来戒除那个乱想的毛病。因为上的职业学校有可以直接改善生活品质的能力。就好像你学个糕点,那么就可以得到美美的一餐下午茶。这不比其他学校学的东西来,还不怎么影响当下的生活。我猜有人要说我:“目光浅薄了”。但我的确无法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生活。学的语文无法把自己想法传递出去,这个文被退稿两次了。就不知道哪出的问题。写的数学不好嘛也还有个底子在,也不见了踪影。其他的就更别说了。我其实站了一些『实用主义』当下确实不影响。也许这就是我和你的差距。
第一次好像还是在高中吹牛吹破了才开始乱想的,因为有点郁闷所以用它来启迪我的思维。真别说还挺有用的,完全新的感受。可能就是有成瘾的物质,但当时的确没得选。
后来事情过去,看了更多的事,看了更多的书我就再也没有了戒除的理由。知道很多的名人在乱想,看见的电视里也有这样的人。在老家的老人也乱想。这个好像成了一个不必说的有害健康的活动。为什么要产生分歧,大家一样就好了?可是事情那么多是不是?趋同一样了是不是?所以也就是别人是那样认为的,淡淡得听,淡淡的信。只剩我用暗黄的纸张把这个记在上面,再堆到不怎么翻阅的一角就好了。但还是有那么多人在那里。过年的桌子上,上班的空闲里。我开始相信了这些人至少不是全部都觉得自己在耍帅了。因为我也的确加入了人群。
也不能说不乱想就不会得心病,而且就算是生死都不能完全被掌握。运气有时候也会掺上一脚,让人丧命或者横遭苦痛。而这个好像只是自己的选择,这个是为岁不多的可控的选项。不健康但不违法。
追寻真理的过程就好像那个得了病的狗【好像是得了斑秃(反正是一种病)的鬣狗(不知道物种对不对)会奔向湖泊去溺死(我不知道何时听到的一个例子)】或者说你痛苦到极限会挠头撞墙一样。很少有人会直面接受并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去疏导自己。这让我想起了关于鲁迅先生的“铁屋宣言”又或者是觉醒年代。这个也不能说词语怎样怎样了,就不能用,只是一定程度的相关而已。希望我没有把自己的意思说错。
而少其他苦痛去直面那个痛苦的现实。这个何尝不是一种疏导的方式,并且还有那么多人选择。且只是一个转移视线的手段而已。
“追寻真理”和“起飞思想”其实并需要什么太高大尚的理由,不过只是年龄到了后来自然也就不得不去这样做了。对于我这个人来说年龄到了那种进小卖部人主动问买什么烟,拿零食结账的时候找零的人会说几句闲话。后来我才知道他觉得我零食的钱早该就变成烟钱。在那么一个我都不知道的毫无察觉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