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南北苑
这边姜修胜被他祖母拉着絮絮叨叨,不久有下人来通报,晚餐已经是准备妥当了。
姜王氏赶忙拉起姜修胜的手,一边唠叨一边往饭堂走。
姜家北苑的饭堂真的不算太大,和南边比起来只有南边饭堂的一半都不到。本来可以放三张大圆桌,今天被南边老太太吩咐过,只有一张圆桌端端正正地摆在饭堂中央,显得很宽敞。
凳子倒是摆了六个,但坐下吃的人,就老太太和小胖子两个而已。
桌面上冷盘八个,热菜刚上的八个,九荤七素。说不上寒颤,只能说南边确实算是比较朴素了。
平日里一大家子一起吃饭也不过就是那么多菜。这会儿,显然是老太太单独招呼姜修胜了。
姜修胜想象中有过姜方流这个祖父,也有过姜子良这个太祖,但是这两个人他一个都没见到。
反而是眼前这个头发花白,尽是家长里短絮絮叨叨的老妇人,让他在这个丝毫没有熟悉感却是他血脉起始的姜家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姜修胜接过老太太亲手给他乘的鸡汤,低下头慢慢啜吸,汤有点烫,那热气蒸腾地要把他眼睛眯了,他可不想让老太太看见,要不然又该她难受了。
老太太拒绝了旁边的丫鬟帮着布菜,反而自己接二连三的从桌子上碟里盆里挑好的给小胖子的碗上堆。
一边一大盆米饭还有一盆面条,老太太光主食就吩咐准备了两样,大孙子在偏远的柳州十几年,老头子那边传回来的消息极少。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孙子吃饭的喜好。只能安排上两样。
见姜修胜要朝着装面的瓷盆伸筷子,老太太赶忙一把把姜修胜的筷子按住,连连地嘱咐:“谁在家能行的时候还吃饭啊面的,菜多的时候就多吃菜,面啊饭的都是吃差不多了意思意思就行,别着急吃那个,先多吃点菜。”
一边说话一边上手从酱鸭上撕下一整条腿,给小胖子架碗上了。
其实姜修胜很爱面食,对比起武洲来说,柳洲当然是偏远之地,但在柳洲的时候,姜修胜在饮食上也没吃什么苦,毕竟姜家直系血脉,姜家在柳洲的产业,那也不算少。
可是眼下看着老太太的一举一动,姜修胜觉得平日里不怎么吃的鸭子还挺香,捞过那条鸭腿,大口撕下一条肉来,连着皮在嘴里嚼,嘴巴鼓鼓囊囊的显得脸更圆了。
那边老太太又给小胖子边上的汤碗里又加了两大勺鸡汤,把姜修胜基本没怎么动过的鱼盘往一边挪了挪,那盆冰糖肘子拖得离自己大孙子近点。
这边姜修胜在北苑饭堂桌上贪婪地享受着自己印象中没有的亲人突如其来的热切亲情。
南边靠中间的一个小院里,一个半中年模样的男子穿的极是考究,天青色的绸缎是齐洲最好的字号里的顶尖货色,里面还有着金线穿织出纹路,光照下会有别样贵气的视感。头上是一顶镂空金冠,用碧玉的簪子在头上固定住,额头上一条红色发带,在中央嵌着一块温玉,隐隐地散发着法宝的光彩。
这个男子正是姜方舟后来给姜灏武生下来的叔叔之一:姜英毕。即便在姜家所有的四代人里,除去姜子良不谈,姜灏武的天赋当真是一骑绝尘,姜英毕这个叔叔的天赋那时绝对比不了的,但是能够显化神魂的姜英毕的天赋也绝对不差。
否则姜方舟也不会将他列入忠国公继承人的队伍。若是姜灏武能接护国公的爵位,那忠国公怕是很大可能要落在姜英毕的头上,毕竟比起他的亲弟弟姜英参,姜英毕各方面都有着优势。
更为重要的一点,也是姜英毕极为得姜方舟欢心的一点,便是姜英毕调理家族下人很有章法。
姜家从姜子良起,对自家下人开始一直是由姜子良父母管教,后来姜家崛起,姜子良根本不管这一面,幸好最初的下人都算是老人,自有的那一套还管的来。
慢慢的姜家越发庞大,宫里赏赐的,外边投靠的,牙行里进献的,再加上军中举家投靠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姜方舟就开始研究起家族的族规以及姜家管理那一套。
毕竟皇家规矩森严的很,太祖赵飞廉出身也不就是个混混子弟么。姜家在赵国怎么也能够排上第二,岂可没有规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