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花开》下:话语外传(四)-第3/4页



昭阳殿里空白首,白玉堂前不到头。

从此世间无良夜,怪他明月上西楼。

诗中明显的借用李益的诗句,陈方春不管这个,起身到外间八仙桌前,打开砚台,蘸笔将这首诗写下来。

陈方春拒绝去刘桂花家吃饭,并不是刘桂花想的那样,认为桂花家不够卫生。从那次在她家吃过饭,陈方春很庆幸遇到一个舒心体面整洁开朗的女子,虽然没有什么交往,但初次见面,尤其是刘桂花给他室内的布置,很让陈方春中意;再看刘桂花家中拾掇的井井有条,就想,每家每户都这样就好了。陈方春想着别说刚开始不能常去一个女人家吃饭,就是熟悉了,也不能天天在她那里,这是人之常规,说不上男女授受不亲,也不可一个外人跟一个带着孩子独居的女人相处太密切。他告诉刘桂花,我的饭就是你们的饭,我怎么吃你们怎么吃,意思是不要单独给他开灶,他知道刘桂花怕饭菜冷热不均,而且他也怕刘桂花做好了饭,是自己先吃呢还是先给他送来,因为还有孩子。陈方春便对刘桂花说,你们先吃,把饭菜放到锅里温着,吃过了再给他送。桂花说,这样的饭菜走味了。陈方春说,走就走吧,只要能吃就行。桂花说,买个保温的饭盒怎样,这话提醒了陈方春,他说,明天去上镇上买个微波炉,捎带买个保温饭盒。桂花说镇上不一定有卖的,必须去县城。

刘桂花午饭后去他妈那里见她三姨,见三姨脸上一道伤痕,又见三姨精神不如上次,问怎么了,是不是又跟儿媳妇打架了。

刘桂花三姨叫黄芸桂,家在山下二十里路外的南庄。生育四女一儿,四个女儿都出嫁了,儿子景云申最小,小时候患有脑炎,留下后遗症,娶了北方庄张微儒的孙女张士俊为妻。北方庄的女孩大多嫁到村外,张士俊这名字里带着男性的霸气,人也长的一副男孩子模样,嗓门粗,骨架壮实,从小学过武艺;当初嫁给景云申看上的是景家的家财势力;景云申父亲做村书记,四个女儿都嫁到城里,家中就这一个小儿,娇生惯养,相亲的时候,看到景家前后两处院子,都是四间出厦的大瓦房,轩昂富丽,很是动心,便没考虑景云申这孩子有毛病。等嫁过去不到一个月才发现景云申是个残疾:少心眼,干不的重活,还有一件令她难以启齿的事,景云申不明夫妻之事,每次活动都是张士俊帮着完成活儿。

张士俊火爆脾气,稍不顺心,不打即骂,景云申结婚不到一个月里,跑回老娘屋里好几次,有一次睡在他母亲被窝不起。老两口好劝歹劝,一次次又把景云申交给张士俊。生米已是熟饭,张士俊想的是往家里拾财,婆婆那边有什么拿什么,不给就要,老两口想着儿子都这样了,娶上媳妇不容易,张士俊拿就拿吧,反正这家当都是儿子的,只要他们夫妻生个娃能传宗接代就好。后来渐渐发现,张士俊拿来要来的都送回自己娘家去了。再让人生气的,张士俊不管景云申的生活,做了饭自己吃,景云申好多次饿的跑到老娘这边吃饭。

黄芸桂丈夫虽然是堂堂的村书记,人又威猛又会管事,热情活络,全村人没有不服的,遇到这么个儿媳妇却没了招,总不能一个老公公天天给儿媳妇吵架吧。于是,和儿媳妇打交道讲道理争情理的活儿都由黄芸桂做。一做就吵架,因为张士俊油盐不进,情理不分,婆媳俩说到激烈处,张士俊竟举手打婆婆,脚踹手挥,一个大耳瓜子把黄芸桂打的退三步,有时左一巴掌右一巴掌全扇在脸上。黄芸桂为儿子忍心吞声,丈夫看着憋不住气,过去跟儿媳妇抬杠,怒气冲天时,管不住自己了,举手打张士俊,张士俊迎手接招,不过三个回合,公公不敢再打下去,说声你等着,回头就撤。因为他知道,真要和儿媳妇干仗,不让村民笑掉大牙啊。

五个月后,几个女儿听说了,来到娘家就要跟张士俊打仗,黄芸桂死死拉住四个女儿,说:“这仗不能打,她怀孕了,好歹是你兄弟的苗,去说她几句就罢。”女儿们为着未来的侄女或是侄子,没跟张士俊开仗,但警告是要警告的,说过几句,回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