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花开》下:话语外传(四)-第2/4页



老支书说,这年头政策不允许百姓家中藏刀枪棍棒,更不用说火枪洋炮了,原来老百姓农闲时,带着洋枪去地里打猎,现在都给没收了。陈方春说,听说山东有个口号,叫建设平安山东,大概是这个原因吧,老支书说是,李宏山说,说起收缴火枪,有个听起来不是笑话但很可笑的一件事。前几年,有小偷去一家农户偷猪,小偷把村民屋门从外面锁上,村民听到猪的嚎叫,起来开不开门,打开外面灯光,发现电线给截断了,就亮开手电筒向外面照过去,小偷戴着头套,看不清面目,村民看着猪就要被撵出猪圈,回头装好洋枪,对着那几个人开了一枪,小偷被打伤了,对着屋子大骂,村民说,再不走,老子要你的命。小偷看到遇到硬茬了,无奈走开,走的时候,发狠说你等着。

第二天上午,派出所来人收缴他们家的洋枪,说有人举报,你私藏洋枪。村民说,你总得让我们防身防盗吧,警察丝毫不客气,把枪没收了。当天晚上,小偷又来了,对着屋子喊,你再把枪拿出来啊。村民才知道,是小偷举报的他。他家的那头二百多斤重的猪最终给撵走了。天一明,村民去派去所报案,怪罪警察徼他家的枪,可是谁个问你这档子事,警察只是执行命令罢了。

陈方春问,你们村刀枪剑戟的不少,警察没来收缴?李宏山说,我们是习武传统,全县都知道,不知怎回事,派出所没来过问。陈方春问,这几年治安好些了吧?老支书说,好是好了,村里养猪养牛的越来越少了,大家不敢养,后来想养,又觉着不够功夫,特别是机械化程度高了,谁养这些牲畜!

刘桂花问陈方春,陈教授,您是不是看到村中户里养这些牲灵,觉得好奇。陈方春说,好奇,但也不好奇;好奇不说了,不好奇是因为我小时候也放过猪呀牛呀的,看着熟悉。心想,时代变了,这北方庄没有跟进步伐,特别是居家卫生跟不上。

陈方春没有把这话说出来,却想着如何改进北方庄的卫生和生活条件。这话一说,合桌上的人听着高兴,就让陈方春具体说说。于是,陈方春把新农村改造的政策讲过,随后提出自己的设想。如何改造院落卫生,引进自来水,发展农村旅游。大家听了,兴趣更浓,那话说的就越来越多。

刘桂花本来想着邀请陈方春直接去她家用饭,省得她来回跑,饭菜冷热不匀的。听了陈方春一番院子里养牲畜不卫生的话,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虽然她家只养了几只鸡,一条看家护院的狗,两只鹅,但想着一地的鸡屎鹅粪,就担心陈方春看不惯,城里人太爱干净了。但她不知道,让陈方春更难忍受的是村民吃饭时的吧唧嘴随地吐痰乱擤鼻涕烟酒不分家的顽劣。陈方春住到王向明大哥家很满意,因为室内布置合他的习惯兴趣,他唯一觉得需要改造的是那个厕所,露天不说,粪便也跟着露天放着,大概因为刚来,不想让村里人笑话,没来得及改造。在他心中,早就画好了图纸,建好了厕所,冲水马桶、藏在地下的化粪池,一个不能少。虽然几十年前他住的生活的环境不比现在好,但京城生活把他彻底改变了。他不希望在这个环境下再慢慢变回去。但话又说回来,农村人难道不能有权利享受卫生干净的环境吗?

也许这个念头让他有了一种迫切感——把整个北方庄改造成城市一样的居住环境,而且从北方庄的周围自然环境看,特适合开发为乡村绿色旅游景点。这也说明,来北方庄后,陈方春并没有完全适应农村生活,他原来设想的田园山水的生活不过一个浪漫的幻想,毕竟,现代化工业化下的社会不同于农耕文化。但陈方春没有失望,他懂得,要在这里安居下去,还需要一番争取、奋斗,否则,他可能待不几个月就会回到京城去。好在有年轻时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使他暂时能在这里住段时间。

那天晚上,月光非常清澈,天上没有一片云,山上树林传来的潇潇风声仿佛一阵阵的雨,夜更显寂静;洗刷完毕,上了床,习惯性的拿起一本书,正是《昭明文选》,随手翻到王璨的《登楼赋》,读过开头几句:“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便读不下去,心想,今晚虽没有楼可登,但这句“聊暇日以销忧”确实来此北方庄的目的之一,看到最后两句“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就觉得与此情此景相和,于是浮想联翩,竟想起仙逝三年的伴侣,再看窗外的月光,心里吟咏着唐人李益的《写情》:“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念的是霍小玉,那一腔痛苦的忧思都泻在这二十八句诗歌中了。这样想着,眼里就是妻子卧病不起的模样,心中不觉一紧,回念三年来京城淡寡的日子,又悄悄吟出四句诗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