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花开》上部:北方来信(二—三)-第2/4页



五·四以后,也有大儒,但这些大儒如同古儒,匍匐在权利之前,要古为今用。每个人都是一个悲剧,任何伟人的思想悲剧都藏着先天不足,后人所作的是修补工作。世易时移,借古至今,变法宜矣。我们的追求不是理想,是生活。

我们的思想,仅仅是看法想法个人认识,改变不了别人,更别谈立其言传于后了。

来了这么些日子,昨天才忽然看到你家养的白鸽,鸽子大体在你家周围五百米内盘旋,今天早晨,我在窗前坐在椅子上看书,听到白鸽“咕咕”的叫声,放下书,静静的看了一刻钟,脑海里出现几行文字,算作诗吧,炒给你看看:

窗外,白鸽在盘旋

在蓝色的晨晖里

它是在晨练

还是因为一顿

愉快的早餐?

而我,腹内还在返刍着昨夜的酒宴

朝晖收拾掉我无赖似的慵懒

今天,有没有一份意外

等着我去随缘

然后是无数的明天

看,一道明亮的弧线

那是自由

宣示它的白帆

朝霞迅飞

白帆化作彩云直上蓝天

恰达耶夫写过一本《哲学书简》,恰达耶夫曾经写道:“我们从未与其他的民族携手并进;我们不属于人类的任何一个大家庭;我们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我们既无西方的传统,也无东方的传统。我们似乎置身于时间之外……”“我们是世界上孤独的人们,我们没有给世界以任何东西,没有教给它任何东西;我们没有给人类思想的整体带去任何一个思想,对人类理性的进步没有起过任何作用,而我们由于这种进步所获得的所有东西,都被我们所歪曲了。自我们社会生活最初的时刻起,我们就没有为人们的普遍利益做过任何事情;在我们祖国不会结果的土壤上,没有诞生过一个有益的思想;我们的环境中,没有出现过一个伟大的真理;我们不愿花费力气去亲自想出什么,而在别人想出的东西中,我们又只接受那欺骗的外表和无益的奢华。”这无疑等于说,俄国是思想、文化的沙漠,任何新鲜事物都无法在这片荒漠中生长,即使生长出来,也是扭曲和畸形的。”

恰达耶夫的这段话,虽然很激进,但是不是今日俄罗斯的写照?

祝安!

北方来信(3)

向明:

见字如面。我来北方时,带来几本学术笔记,是十几年前的,这几天翻阅,发现和这些笔记有关的读书摘抄卡片没带来,这些卡片放在我书橱最右下方的一个箱子内,你凑空替我看看,稍作整理,邮寄过来吧。

国庆将到,中秋近在眼前,“三秋”开始了。我每天都到田野去看看,有时帮帮忙。年轻时在老家经历的那些劳动场面又铺开在我的眼前,那些劳动技术派上了用场,你爸爸很惊奇我一个教书匠怎么会这些庄稼活,我给他一说,他哈哈大笑,说“三代以上种田佬,你一代没出呢”;那些农具犁、耙、耧、镰刀、锄头什么的,我叫的上名字,也会使用,我扶犁耕地扬鞭催牛,站耙碎土耧车播种,不过往事再现旧事重提罢了。只一件,长期伏案工作,体力活有心无力,干不长,地笼一个来回,我就大汗淋漓啦。你老家这些山地,层层梯田长短不一,大型机械化机器用不上,最常见的是手扶拖拉机,牛耕驴拉是主要的耕种方式,那些小石窝低岩下的零散泥土地,全靠人工。

早晨雾岚未散,山气氤氲之时,就听到牛哞羊咩,村人三三两两收拾农具拉起派车或推动独轮车“上山下乡”了,上的山上梯田,下的村外乡野;等我走到村头,向四面望去,人们散落在漫山遍野山岭峰头,牵牛挥鞭流下一幅黑白剪影;山腰之上,人影晃动;吆喝牲口的声音和着清脆的鞭哨声传过,很快消失在熹微的晨光里。偶尔晚起的后生,从我身边走过,不好意思的冲我一笑,叫一声“陈老师早”,紧着小跑几步,嘻嘻哈哈的走近自家的田地。

我的脑海浮现出一行行文字:“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月筑场围,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眼前的景象,竟如三千年前的《诗经》所描摹的一样。我们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啊。

十点左右,人们才陆陆续续的走下上岗走进村口,他们回家吃早饭了,也有人家把饭送到田间地头,虽看不到“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的情形,但肩挑臂挎迤逦而行,身披秋风飒飒的落叶,别有风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