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六阙诗词动敦煌-第4/5页



“无怪乎一千两,值,当值一千两!”皇上接着道,“郭四,传旨扶仙楼,朕再赏一千两。不,今晚拍得多少两,朕就赏赐多少两。”

“是,传旨扶仙楼。”郭四领了皇上口谕便就要起身去往扶仙楼宣旨。

“启禀陛下,扶仙楼那边已经散了。”小太监道。

“散了?”皇上听得一惊,道,“没有新的诗词出来了?”

“没有了,今晚一共出了六阙,半个时辰前已经完了。”小太监道。

“哎!”皇上听得不禁一声叹息,道,“就这么结束了,真是不过瘾呢!”

“陛下,不若下旨让常夜入宫为陛下填词。”郭四提议道。

“唉!”皇上摆摆手,道,“自古有几首应诏之作可得流传?如此传进宫来最好。”

“那赏赐的事?”郭四问道。

皇上抬起头问小太监道:“今晚共拍得多少两?”

“回禀陛下,共计拍得五千一百两。”小太监道。

皇上点点头,道:“本想凑个热闹,传一段佳话。既然已经散了,那就算了,五千一百两已然不少,传去东晋也得风光无限才是。郭四,赶紧让皇城司的人将这敦煌城价值千两的诗词传出去,越快越好!”

忽然,皇上听得皇城外隐隐传来念诵的声音,不禁奇道:“这是什么声音?”

郭四忙奔出宫去,不一会便回来道:“回禀陛下,常公子自扶仙楼出来,整个敦煌城都在传诵他刚刚出的词。”

皇上听得惊骇不已,想不到这诗词竟有如此魔力。

……

其实扶仙楼内,众人久久不肯离去,想着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想着那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想着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然而更多的人是悔恨,当常夜一声“今晚便到此为止,各位请回吧”的时候。

“没了?就六首?”

“这六首还不够么?这六首千古绝唱,怕是全天下加起来几十年也未必出得来呢!”

……

这一晚,常夜共出了六首词曲,现场书写,现场弹唱。分别是范仲淹的《苏幕遮》、李煜的《相见欢》、《虞美人》、柳永的《雨霖铃》、李之仪的《卜算子》、苏轼的《水调歌头》。

这六首词曲被登云楼拍得两首,而那些没有狠得下心叫价,准备等着后面再捡便宜的青楼妓馆已是悔得肠子都青了。一直不停地在问“这就没了?何时再有新词曲?”

常夜只道:“众位回吧,诗词创作不是饮酒,何时再有,谁也不知道呢!”

常、宋二人从五楼艰难的挤到了一楼,出得扶仙楼却发现所有的楼宇,廊桥上俱都是人。人们伸着头望着扶仙楼,望着从扶仙楼里出来的两个少年公子。

两人坐着冰船在冰面上飞驰,朝着岸边而去。只听得冰船往前,两边人声鼎沸,大声呼喝着“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千古佳句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人高声朗诵着这阙《水调歌头》,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整个扶仙楼通往泽滨街的水道两边所有建筑里的人都跟着大声念诵着这阙词。如同涟漪一般,所有亮着灯火的房屋里,所有的人也都跟着念诵起来。整个敦煌城渐渐动了起来,被这异口同声念诵声震动了。

念完“明月几时有”,便接着念“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一阕接着一阕,两位撑冰船的船工竟也不自觉的放慢了速度,让人们能更清楚地看见船上的少年,看得见少年不停地拱手对着两边道谢。

常夜实在想不到,自己在这时代竟然享受了一把明星的待遇。他常夜,竟然让整座敦煌城为之震动。

宋括早就骇然不已,他哪里见过如此场面,就算是听也没有听过。

“常兄,我说你会名动敦煌吧!早晚便会名动天下的,天下人也便会如今日般为你夹道而歌!”宋括笑道。

常、宋二人回到青云舍紫竹院放下筝,常夜便掏出银票要分一半给宋括。宋括自然是坚持不受,道若给只要六百。

常夜拗不过他,也便只好给了六百两银票给宋括,剩下四千五百两他便揣入怀里,然后和宋括在巷口作别,朝着慕府的方向回了。

常夜怀揣四千五百两银票,自是说不出的高兴,虽然他和宋括两人都未食晚膳,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但银票解千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