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铁画银钩入太学-第2/5页



启功的字粗细不一,筋骨有力,铁画银钩。但是,常夜只是练了一两年而已,那功底确实没有到家,只能说是学了形而已,气势的确不够。所以,刚刚郭行的点评还是十分到位的。

皇上听了郭、魏二人的话不禁点点头,心内已是吃惊不已的,这的确太出乎意料了。因为就算这傻小子**岁前读过书,这十几年没摸过笔,却能写出这一手字来的确十分夸张。

皇上看着三尺的宣纸上简简单单的十个字,不禁念了出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皇上默默念了两三遍,不禁叹道:“好悟道!朕怎么不记得这是出自何人之诗啊?诸公知道么?”

皇上转头问在场的众人道。

“不曾记得有见过这句话,也应该没听过。”魏之焕看着那十个字道。

众人看着那十个字也俱都纷纷摇头。

皇上不禁问道:“常夜,这一句究竟出自何处?”

常夜忙道:“启禀陛下,常夜也不知道究竟出自何处。前几日我在三危山各处寺庙间闲逛,看到来来往往的香客,不禁心中就冒出了这么一句,正好刚刚就写了下来。”

“哦?!”众人一听又是一阵惊奇。

慕磊忙笑道:“如此好句,若是连魏公都没有见过,怕应是没有出处的。自你心中突然冒出来的,那不就是你自己感悟而来。”

众人一听慕磊此话便觉有道理啊,没有人认领,那且不就是自己的了!

常夜之所以写这十个字,一是因为这十个字是他曾经练得最多的字,那时学国学的老板间都喜欢参禅悟道的词句,他便也学着写起来,偶尔写好一幅还会裱起来挂着。二是因为他知道大泽国盛行佛教,他觉得这句话应该会投皇上所好才对。

所以刚刚皇上一句“好悟道”,让常夜心下立马明白他写对了。

“哎呀!当真是天降奇才给我大泽啊!”郭四忙不迭笑道。

大将军郭行却道:“也就是写个字而已,这也不能就说明适合去什么太学。我看啊还是给我带回去的好,太学也没什么好上的,一天到晚捧着几本破书摇头晃脑的,无聊的很,不如去骑马射箭。”

魏之焕忙道:“就凭这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也是适合入太学的,说不定我大泽文脉至此就能振一振呢!这年头又不行军打仗,马放南山,刀剑归仓,还骑什么马,射什么箭啊?”

郭行听得此话气得胡子都竖起来了,这么多年他在朝堂之上听了太多类似的屁话了,开始时他还据理力争,说什么没有永久的和平,战争是早晚的事,若如不时刻准备,军事上一旦松动定会被人觊觎。虽我大泽有雄关镇守,高山阻碍,但是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城,越不过的山。

但是事实却是无情的“啪啪”打脸,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直都没有发生过战争。不但魏晋两国没有来攻,就连北边草原上柔然也是减少了袭扰的频次。也因此,他郭行所带领的枢密院在朝堂上的声音也渐渐消失了,大泽军人在整个国家的存在感也慢慢变得模糊起来。

此刻魏之焕的话再一次深深刺中了郭行,但是郭行也只是微微的冷笑了一下,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轻到几乎没人能听到。

郭行没有反驳,但是他心里想的却是,只有我大泽马放南山,刀剑归仓,人家魏晋可都是枕戈待旦。当年魏晋两国为了相互制衡,杀了各自国内的主战派大将军,才保持了这三十年的和平。然而这个和平也差不多该到头了,时间久了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当年的盟约,任何一个借口都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郭行心里不禁骂道,等着吧,战争开始时大泽也必将是魏晋两个大国首先蚕食的对象,到时无兵可用,你们就等着哭吧。

魏之焕的话没有激起郭行的反驳,倒是触动了皇上,尤其那句“大泽文脉至此就能振一振呢”对皇上的杀伤力极大。

天下诸国,讲武力,当以北魏为冠。其军队数量虽不及东晋庞大,但实力却胜东晋一筹。不仅仅如此,在军事学术和人才的培养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北魏的琅琊兵府是一所专门培养军事人才的学院,其军事理念和培养方式远胜他国。天下十大战将北魏占七人,其中五人出自琅琊兵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