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征西旌节向河源-第2/3页





    “赶快备马。”王维边走边吩咐道。

    王维赶到源长史府上,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了,都是崔希逸在河西时的近僚。

    “长史大人,怎么了?”王维还没有迈进门便急着问道。

    源远正坐在椅子上,看见王维进来便站起来。

    “王兄弟,快请坐吧!就等你了。”源长史平时堆满笑容的脸上堆满了悲伤。

    “大人,大帅怎么了?”

    “大帅…大帅他…没了。”源长史带着哭腔说道。

    大厅里有几个官员偷偷地抹泪,有几个哭出声。

    王维感到一阵眩晕,他向后倒去。

    “王判官,王判官。”两个官员架住了他,把他放在椅子上。

    良久,王维睁开眼,看到源长史便大哭起来。

    “大帅啊,你我一别竟然成了永别。我王维还没有报您的恩德啊!您为什么不等着我?我多想陪您去河南,在您的手下做事啊!当初你告诉我,等您稳定了,便让我去河南,如今竟然离我而去了,呜呜……”

    源长史也泪如泉涌。

    “王判官,崔大帅还是心病未除啊!那白狗之盟是大帅永远的心痛啊!呜呜……”

    大家劝解了一番,源长史和王维的情绪稍稍稳定了一些。源长史令大家散去,单独留下王维。

    “王判官,明日我打算去乞力徐的坟墓上祭奠。”源长史看着王维说。

    “大帅临行前将这件事交付给我们,如今大帅没了,我们理应去乞力徐的墓前告知一声。我和你一块去。”王维坚定地说。

    “好,明天一块去。”

    赤岭下依然是树木茂盛,就连乞力徐的坟墓上也长满了花草。有一株白花正长到坟墓的顶上,那花开得纯洁、洁白。

    王维二人带着两个侍从骑着马来到赤岭下的墓碑前。两个侍从将供品摆上,便悄悄地走到一边。

    “乞力徐将军,我知道你死不瞑目!你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和崔大帅立下盟约,你没有错。都是那些小人,蛊惑朝廷,矫诏催战,你才有青海之败。你是个君子,我源远佩服你,我敬你一杯。”源长史说着,便将一杯酒倒在地上。

    “乞力徐将军啊,大帅将你的儿子乞乞合罗放回了。大帅每年都来祭祀你,给你烧纸。那是因为大帅心中总觉得对不起你啊!大帅知道你是冤枉的,可是他也是身不由己啊!自从你走后,崔大帅耿耿于怀,茶饭不思,彻夜难眠。如今大帅也走了,他永远地走了。我想他一定有很多话要给你说。你们哥俩就在一起聊聊吧!回顾你们相交的欢欣,回忆你们厮杀的壮烈,回味你们内心的伤痛。我要敬你们一杯,因为你们都是英雄,都是豪杰!”王维也将一杯酒倒在地上。

    这时天空中传来几只大雁的叫声,沙哑而苍凉。

    王维二人看了一眼,那是有十只大雁组成的雁阵,是那样整齐,是那样和谐。

    “乞力徐将军,请安息吧!崔大帅走了,以后每年我们将来这里祭祀你,我们不会让你孤独,你就放心吧!这些酒你就全喝了吧,我知道你酒量很好,你就尽情的喝吧。”源长史将所有的酒倒在了地上。

    夕阳西下,落晖照在墓碑上,将那碑上文字涂上了红晕。

    源长史望了一眼坟墓上的白花,便在马屁股上打了一下。

    “王判官,我们走吧!”

    河西的秋天和内地有些不同,既没有黄叶飘飘,也没有秋霜满地。在河西见到的只有一种情形,那就是风来泥沙飞舞,昏天暗地。不知不觉中,身上的薄衣渐凉,难以抵挡寒气。

    凉州一长亭上,王维要送别源长史了。

    崔希逸的故去,对源远的打击不小。再加上新节度使的不信任,这更让源长史感到前途渺茫,于是他决定离开。源长史要告别河西,回岐州故里。

    “长史大人,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要分别了,小弟真是舍不得啊!”王维举着酒杯边喝边说道。

    “你我朋友一场,坦诚相待,我何曾忘记?如今这河西之地我已经呆了八年了,我的心已经随着崔大帅去了。因此,我在这里已经没什么意思,我要回故里。没有什么送你的,只有一句话:遇事要谨慎,三思而后行。以后在官场上用得着。”源长史语重心长地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