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征西旌节向河源



    第73章征西旌节向河源

    崔希逸放还了乞乞合罗,心里总算宽稳一些。可是大唐和吐蕃的战事时断时续,让他十分疲惫。他上书朝廷说,身体欠佳,难以胜任河西事务,希望朝廷将他调往内地。

    他的奏章很快到了省部,送到玄宗龙案上。玄宗御览后,召集宰相们商议,最终确定调崔希逸回河南,就任河南尹。离开之际,崔希逸与僚下们聚会告别。

    “众位同僚,崔某不才,忝列帅位,已三年矣!三年之中,先与吐蕃立白狗之盟,后毁约而战,虽连战连胜,崔某背毁约之名,小人之嫌,实在心有不豫。大家与我同心同德,河西事务几无纰漏,我甚是感谢诸位。如今,朝廷有命,任我为河南尹,我不得已要离开河西。这酒席大家尽情享用,也是崔某的一片心意。”崔希逸坐在主位上,看着大家说。

    “大帅,您就是河西的主心骨,您走了我们怎么办?”胡司马甚至哭起来。

    “是啊,大帅可奏明朝廷,等吐蕃战事平息后再走。”粮曹主事建议道。

    “大家对崔某的爱戴之心,崔某铭记在心。崔某回河南是铁定的事了。希望诸位在我走后,好好辅助后任节度使,报效朝廷。大家举起酒杯,崔某敬大家一杯。”

    众人赶忙举起酒杯,陪崔大帅饮酒。

    “大帅,卑职来河西受到大帅重用,大帅之恩无以为报,卑职敬您一杯。”王维站起来,端着酒杯说道。

    “好啊,大家都端起来,我不胜酒力,不能一一回敬,大家一起喝,崔某领情了。”崔希逸对大家说。

    “好!”

    “好!”

    “王判官是才子,临别送首诗给我吧!”崔希逸喝完酒看着王维说道。

    大家纷纷赞成。

    “卑职马上写来。”

    侍者端来纸笔,王维伏案疾书。顷刻诗成。

    “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抚翼和鸣整羽族。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几往返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崔希逸读着王维的墨诗,心里热乎乎的。他抬起头,看了王维一眼,王维也正看着他,眼眶里噙着泪水。

    崔希逸将眼光又转向墨诗。那双黄鹄不正是自己与王维的真是写照吗?本来想着在河西提拔一下这个后生,可是还没等到提拔,自己将飞向河南,而王维将留在河西。短暂的相得,难舍的离情,长久的伤痛……

    “大帅,时候不早了,您该吃药休息了。”一个近侍的话打断了他的愁绪。

    崔希逸点了点头,便站起身,众人纷纷站起来。

    “你们坐下畅饮吧!我该休息了。”崔希逸说完便走进后堂。

    崔希逸走后,大家都没有心情,又饮了一会儿酒,便散去了。

    临行前的晚上,崔希逸将源长史和王维叫来内室。

    “大帅还有什么吩咐?”源长史问道。

    “我有一件要紧的事,要交代给你们两个。”崔希逸神秘地说。

    “大帅尽管说,我们无不应命。”王维爽快地应着。

    “青海一战,我失信于乞力徐。乞力徐兵败回国后,国主赞普以‘轻信他人,丧师辱国’之罪将他杀死,他死后被埋在赤岭下,我祭奠过他多次。我走后,你们两个在调离河西前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去祭奠一次,了却我的心愿。”

    “卑职一定照办,大帅请放心吧!”源长史和王判官齐声答道。

    “好了,我可以放心地走了。”

    户部侍郎判凉州事萧炅来到河西。那萧炅是李林甫的死党,自然对王维一流人看不上眼,王维备受冷落。闲暇时,王维便与源长史在一块喝点酒,观观景,回忆一下往事,打发时光。

    这日,王维在家没事,就在书房读书。突然,仆人进来。

    “大人,不好了。”仆人跌跌撞撞地进来说。

    “什么事?”王维放下书。

    “源长史派人请你过去,听说是崔大帅出事了。”

    王维心头一震,猛然站起来,便匆匆往外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