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新生活-第2/3页
虽然现在的开的商铺不多但是街上往来的车马倒是不少,大多都是金陵各处粮店往来运送代加工或者已加工好的粮食的。还有就是各地委托的铁器生意也有不少。榨油坊的出油产量也越来越高。现在投入到各个作坊中的庄民和俞家村的村民是越来越多。他们从自己的佃户自愿变为工坊里的长工,因为工坊里挣的钱要比去做佃户高上不少,庄民朴实但却不傻,庄主又不阻拦自己去做工,谁还会跟钱过不去,现在多挣点钱存着,将来给自己家小子娶媳妇的时候,腰杆子也硬一点不是。原来还担心流民来了,自己村上的人就没田种的俞老村长现在是范了愁了,底下的小子们可以把手里的锄头一扔,就跑到工坊里去干活挣钱去了,可自己这个族长却不能让自己这些田荒着呀,庄主让乡亲们挣了钱,咱还能让庄主的田荒着?不说庄主怪罪,就是自己心里能过意的去?再说庄主已经把租子减半了,这等好事你去金陵附近打听打听哪里有,所以俞老村长强制村里的青壮劳力定期轮班去种田。否则就把他驱逐出俞家村,赶出田庄。听到俞老村长愤愤不平的阐述,李丛嘉只是哈哈一笑,道,这也没什么,经济利益驱使么,种田不来钱,工坊里可以有更多钱,当然要去工坊里干活了,宽慰了老村长几句,并承诺要多买几头牛帮人干活,还跟牛二说要多造些好的农具出来提高种田的效率,争取用更少的人种更多的田,后来还真被他们鼓捣出来不少好的农具,当然李丛嘉在里面也是有贡献值的。
再说大街的后面也盖了一排排的三层小楼,不过楼前都有院子,李丛嘉说了有院子就要种花,对于这些话庄民们很不能理解,因为刚刚经过的奔波流浪,忍饥挨饿的生活,现在安定下来了,有这么块地不种点菜,种花有什么用,所以经常有些老太太会在院子里种满了各种时令蔬菜,李丛嘉对这种习惯也不能强制取缔,看没法阻止后来也就不管了,小资情调还是留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吧。这一排排的连排小楼,本来李丛嘉是要送给流民们居住用的,毕竟建设的时候他们也出了力的,但是王管家坚决反对这样,话说现在王管家已经不是只管着自己太子小院里几十号人的小管事了,他现在是管着两个村子,三四千人,各个工坊,田地的支出用度账目的大管事了。当然还有三千多孩子的吃穿用度,看着王管家最近忙的似乎又老了不少的脸庞,李丛嘉想听听他为什么反对。
王管家道:主人,虽然以我们现在的产业来说,白给这些乡民房子也算不了什么,但是老奴想说的是,在下面人未立大功的情况下不宜厚赏,否则容易造成赏罚不明,今后难于管理。主人可知,像主人建造的这样材质坚硬,造型美观的一间房子,在金陵城中价值几何,即使我们地处偏了一点,但是其价格仍然不是一个普通农户可以买的起的,如果主人就这样白白送于农户,那么他们有的人便不知道其难能可贵,人心也难免浮动,对于田庄的管理发展并不有利。李丛嘉当然知道人心是贪婪的,也只有辛苦打拼来的才知道珍惜,便道:管家说的也有道理,那就先让各庄民以租户的名义住下来,对那些有功劳的,视功劳大小,看可否赏赐。王管家回复道必定把这件事办好,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后来除了牛二,等几个工坊的管事是得到了每人一套房屋的永久居住权,其他的人都是要交少量房租才能住下的。如此实行下来所有的庄民没有一个对此感到不满的,因为他们的概念中跟管家想的一样,房子太珍贵了,一般农民家里几代人不也是在不大的茅草屋里过来的。就算是以前的小地主家里的住的也不过就是多在外墙上贴几块砖而已。哪像现在这样一户人家分一个卧室一个堂屋,还有个厨房,有孩子或老人的家庭还可以多分一间,房间宽敞明亮,又坚固,冬天暖和夏天凉快的,不像以前外面一下雨家里也跟着下来着。就是规矩有点多,最重点的就是不准随地大小便,不准乱扔垃圾,以前没逃难在家不也是想方便了就找个没人的角落就地解决的,现在必须要到指定的公厕去方便,生活垃圾也要按照规定扔到路边的大竹筐里,那里会有人定期清理。还让新选出来的里长丁老实看着,谁不遵守就处罚谁。你还别说除去开始的不习惯之后,众人发现身边的化境都变的比以前干净太多了。吃用的水也是通过竹管子送到每一家的甘甜的泉水,用完的污水也是从地下挖好的污水沟流走,上面盖着板闻不到味儿,几乎没有什么蚊蝇滋生。生病的人都变少了。这都是庄主带给咱的美好生活啊。谁敢不满意,你走好了,北方还打着仗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