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新生活
李丛嘉念完诗就磕头请烈祖允许自己到庐州的白鹿书院去进修学习。这庐州的白鹿书院正是烈祖命令建立的一所高等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位置在后世的安徽省境内,它与南唐秦淮河畔的国子监并列为当时的两大高等学府。话说李丛嘉为什么不要求到国子监去呢,其实李丛嘉求学是假,想要离开金陵为真,只有离开金陵这龙盘虎踞之地,李丛嘉觉的自己才可以自由的布置。也只有离开这纸醉金迷的安享之地,才能让人愈加感觉到这世间的残破与艰辛。时不我待。
烈祖思量一下道:我孙才学虽已够进入白鹿书院,但你年纪尚幼,去远方求学,未免过于艰辛了,不如重光孙儿就在国子监进学,想来也是一样的,我孙觉的如何?
李丛嘉不犹豫道:孙儿常闻汉时明相匡衡年幼家贫,亦凿壁偷光用来学习,此之谓艰苦。又闻汉时朱买臣幼时砍柴为生,常背柴观书,学问乃成,方能位列九卿。现下孙儿出入皆有侍卫,住则有高堂大瓦。仆役佣人,可供驱使;出则有车马供乘。衣可有绫罗绸缎,食亦有美味佳肴。独看不出有艰辛的地方。
烈祖被自己的孙子说的一时语塞。
李丛嘉又道:孙儿之求学,只想借行万里路,而知天下民间之艰辛,增长见识,并以寻求改善民生之法,孙儿虽年幼不才,请皇祖父成全孩儿。
烈祖没想到这孩子年纪幼小却有这番胸径,虽然现在大唐还没有到危机时刻分封年幼诸王坐镇地方的时候,但是让这孩子出去走走,或许对他也好,笼子里的幼虎放入山中才能为百兽之王,放在笼子里养大也只能算是大猫罢了。想到这里便点头道:好吧,祖父答应你。
李丛嘉道:谢皇祖父。说完退到一边。
接下来李昪又关心了下其他的一些皇孙,包括世子弘冀在内,发觉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孩子,内心不由叹息,但看到了李丛嘉后心里却多了一份希冀。
李丛嘉浑浑噩噩的参加了一天的祭典,觉得颇没意思,就是一些封建传统,千年以后或许可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坐在回太子府的马车上又被太子老爹教训了一顿说什么之前未向自己这个父亲请示之类的话。李丛嘉只得说是临时决定的。又免不了受一顿的刮落。看的弘冀在一旁那个开心啊。
回到太子府,这事又被自己的母亲太子妃钟氏知道了,免不了又找到李丛嘉哭诉,说他不孝,这么早就要离开老娘,自己就要飞了,真是养了一个白眼狼之类的话。李丛嘉就受不了女人的眼泪了,在宽慰了自己的母妃半天,并附送了三颗走盘珠后,才把自己的老娘哄走。
李丛嘉一头倒在床上感叹道:哄女人真是太TMD累。
年在热热闹闹的过着,普天同庆么,但李丛嘉却又没那么轻松了,他现在就在去田庄的路上,烈祖皇帝说好的要在十五元宵节那天来看望这些孩子的,自己得把田庄安排好了才行,别到时候弄的手忙脚乱的,那人就丢大了。
马车到了田庄,行驶在用水泥铺就的宽敞的大路上,虽然刚下过雪,在别的地方的道路都是泥泞一片的时候,李丛嘉田庄里的水泥路上已经泛白的要干了,看着一队从身边迈步走过的家丁队伍,就是李丛嘉自己也有点不能相信这迈着整齐的队伍,腰上别着两尺长的类似后世警棍一样的木棍的家丁巡逻队,就是在几个月前那些衣衫不整,毫无秩序可言的流民训练组成的,李丛嘉觉得他们的身姿怎么看都不比禁军差,纪律上要更好上几分。看来几兄弟研究的那套练兵的方法是可行的。
思虑着上学的时候,要带上一些家丁去,保护自己么,如果能够在路上碰到几支土匪,用来剿个匪练个兵啥的也不错。想着的当口马车就来到了水泥路的尽头,这是一个用青石砖铺就的更为宽广的一个大街。这就是李丛嘉用来安置流民的定居点,原来用的帐篷也好,竹子做的茅屋也罢,通通都看不到了,一水的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联排三层小楼,牛二对自己的命令做了很好的执行。整条主街道怕不有三十米宽,都可以当广场用了,主街道两旁规划的都为商铺,现在是有的开张了有的没有开张,开张的一般都为铁匠铺、绸缎庄、粮店、更有专门共给各农户售卖自家出产的蔬菜,肉类,蛋类,鱼的大型菜市场。在李丛嘉把玻璃作坊安置在田庄,开始向翠微楼供应大量蜻蜓眼后,翠微楼也在这里开了一家小的店铺,主要方便跟田庄之间的结算账目用,这是唯一一家外人在这里开的店铺,因为李丛嘉暂时规定田庄里不准外人开设店铺,这个创业孵化街自己只准备给自己人用的来着。再说都是自己人有些商业机密泄密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又或者延缓了。就比如说,炼铁的技艺,水车的制造,还有利用水车碾米,榨油,和织布这些都是庄子上新研究出来的技艺,可以说对原来老式的生产方式有领先性,对原来的市场冲击是巨大的。李丛嘉想道这就是所谓的技术垄断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