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我的父亲-第3/5页





    那时的母亲已结束了在北京的治疗,回到她工作的地方,市中医医院休养。父亲仍然每天陪伴在她的身边。

    母亲去世的当天,医生正在病房里抢救,我到医院门口等父亲回来。父亲见到我,很高兴,说你等我会,我再去买几个猪蹄,咱们爷儿几个吃顿团圆饭。

    我当时根本就说不话来,不知道该怎么说。内向的我,只是拉住他的自行车,不让他走。父亲说:“你别拉着我啊,我马上就回来。”直到他看到我眼里充满了泪水,他才瞬间明白了原由。他不再说话,低着头快步地推着自行车往医院里走,快到病房时,他扔下自行车,飞奔着跑进了病房。

    我接过自行车,看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泪才一下子涌了出来。然后,我也扔下自行车,任它倒在尘埃之中,自己再也坚持不住,坐在地上,象父亲一样捂着脸,用尽全身的力气哭了出来。

    那年我在上初三,十六岁。

    从那以后,我基本放弃了学习。我一直想着,尽快从中学毕业,我要去工作,我希望能到南方去创业。

    我没象考上重点初中一样考上重点高中。我想上职业高中。父亲坚决反对,他告诉我,必须上高中,考大学。虽然我觉得我勉强上了三高中,但考大学早已不是我的目标了,但为了不让他担心,我仍然上了高中。

    母亲那时已经去世,我们的生活归于平静。上高中后,我的继母对我很好。在没有母亲的那段时间里,夏天还行,冬天就受罪了。从母亲去世后,父亲长期生活在回忆和痛苦之中,我能做的,就是放学回家,首先先看妹妹回来没有,她回来,我就放心了,然后开始做饭。父亲会从街上带回一些菜来,我负责把它们做成晚餐。做完饭,我会喊父亲和妹妹吃饭。父亲会简单的吃上几口,就回到沙发上,躺在那一边抽烟一边继续他的记忆。他一晚上就能抽到两盒烟。给他倒烟灰缸也是我的工作之一。安排妹妹晚饭后的事情以后,我就自己去看书,直到半夜再来给父亲倒烟灰缸和督促他早点休息。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比如,父亲的战友和同事有时会来看望他,我都是想尽办法把他们留下,然后我再穿好衣服去买来酒菜,让他陪父亲喝点酒,聊聊天。那时我是初三和高一,还不会喝酒抽烟,只有把这些事委托给来家的客人们了。

    在那段时间里,尤其是上高中后,很快就进入了秋天。秋天也好过,但入了冬就难了。父亲还没从痛苦中苏醒,我又不会照顾自己和妹妹。直到十一月份,我还穿着大伯送给我的一件单衣,一件旧的工厂的工作服,里面只有破烂的、已缩到肚脐的小秋衣,那还是母亲没生病时买的。我骑自行车从车站的家里到学校,中间要停下来三次,躲进楼洞里搓搓手,跺跺脚,然后再上路。到过年时,我得了严重的感冒,发烧了一个多月,后来我通过自己看医书,知道自己得的应该是卡他性中耳炎。那段时间,我每天要生活在象晕车一样的感受里,每天感到天旋地转,恶心难受,耳朵在晚上睡觉时常常疼醒。我自己在家里找到消炎药,自己吃。

    后来继母到家了。她对我很好。从她来以后,我有了崭新的厚毛衣,我的表哥从部队复员回来,送了我一件厚厚的空军的皮袄。从那以后,我冬天不再得重病了,暖暧和和的,也有了应季的衣服,也不必再做饭了。不过衣服都是我自己来洗。

    因为继母是新来的,有时我跟她难免会有些争吵,这时的父亲就非常的为难。现在想起来,我那时太不懂事了。

    我仍然想着去南方创业。为此,我认识到自己的口才太差了。还好,我们高中的班主任刘老师非常重视口才训练,因为他也是一个不善言词的人,也是通过训练改变了自己。我于是对他的每一次口才训练和演讲课都积极参加,从最初站到台上一句话说不出来,到最后不用稿件脱口而出潇洒地演讲,我努力完成这一转变。做这些事的唯一目标,就是希望在高中毕业后能打起行囊,到南方去创业。

    直到父亲跟我的又一次长谈,才让我有了另一次转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