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姚茜茜做捐款局,二戏夏天-第11/13页
陈东西说:“是的。”
他们接着聊了聊,便结束了。
听到陈东西的解释,刘平原是又高兴又不爽,高兴的是这个可能的祸砣子,根本不是什么祸砣子了,只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随他们调查去。不爽的是,这么铁的画家朋友,送画居然送一份仿制品给自己,这也太荒唐了吧!但他不是个太计较的人,对书画也没有收藏的爱好,因之也没有太在意。
他的心里轻松了许多,开车回到了报社。
回来后,他首先到家里,把放在柜子里用旧报纸包着的画拿出来看了看,努力想看出什么破绽来,但看来看去,也没有看出个所以然来。画是精致的。空船,满船月光,无边的夜色,江水。真不愧为高手,学生也有如此高的功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庄子,老子。船子和尚,无鱼就无鱼,高深莫测,匿名检举。空船不空,放空即是满船月光。不去想他个鸟了,嘴巴淡出了鸟来,李逵,乱七八糟。
宋晓斌上午正在办公室审稿,手机突然响了。原来是省公安厅宣传处处长徐华打来的。手机那头传来了兴奋的声音,说是抓到了一个很特别的题材:益水市今日破获了一桩离奇的案子。一农民在地窖里囚了一名少女做某奴,少女将呼救的纸条藏在待修的电视机内,终于获救。
益水市位于省会的西边,距省会大约70公里。
之前,宋晓斌跟徐华打过招呼,让他有好题材一定优先告诉他。徐华跟宋晓斌是好朋友了,他没有食言,此线索他还没有告诉第二家同城媒体。
宋晓斌感觉到,这是千载难逢的猛料,只是俗了些,弄得不好,会被人喷“低俗”的口水,搞得一身臊。不过,他是个公安报道的老手了,会特别注意从公安干警破案的角度正面切入,突出正能量的,把风险降至最低。
宋晓斌请徐华帮忙,先不要告诉别的媒体。他马上去向老总汇报,争取立即赴益水市采访,稿子明日见报。徐华一口答应了。能与宋晓斌合作,在清江日报上搞报道,他求之不得。
宋晓斌先报告了主管老总李青春。李青春是个容易搞定的领导,不但宋晓斌自己的选题他不怎么挑这挑那,就是一般编辑记者的选题,报上来他也乐于放行。
李青春毕业于省内一所普通的大学,学的是经济。他很会做官,5年前44岁时,便登上了木州市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的高位。这位部长写官样文章很有一套的,常常下笔洋洋洒洒。不过,他的文章,离生动很有些距离。
爱写文章的宣传部长对新闻情有独钟,很想到清江日报去做个副总编什么的。为此,他到省里一个管新闻的领导那里走动了多次,4年前,终于如愿以偿,调到清江日报做社委。开始分工时,社委会想让他管经营这条线,因为报社不缺搞新闻的,而搞经济管理的人才,则相对匮乏。无奈李青春不愿意,他一心一意想搞新闻。最后,社委会只得遂了他的愿,他成了社委、副总编辑。
抓新闻,新闻敏感最为重要,但他这方面毫无优势。有一个关于他的逸闻很能说明问题:
他调来报社的第二年,一次到上海出差,坐动车回来到达离清水市火车站10公里处时,发生了惨烈的客车与货车相撞事故,8节车厢脱轨侧翻。事后统计,死伤200多人,其中死亡25人。好在他所在的车厢没有脱轨侧翻,但是,巨大的冲击力也把车厢搞的鬼哭狼嚎,大部分人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惊吓就更不用说了。李青春是该车厢受伤最轻的人之一,只有一些擦伤而已,无大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