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纳捐



    众爱卿可还有本要奏?朱由检率先发问道。兵部尚书张国维立即出列朗声道:启禀圣上,清军最近于边界频繁调动兵马,据辽东的细作禀报,盛京城外打造兵器的铁匠铺长达数十里,昼夜不息,灯火通明。清军最近似乎是要有所行动。

    看到张国维出列启奏,朱由检心中暗暗打算道:张国维此人倒是一名忠臣,不像那些官员平日里只知道结党营私徇私舞弊。可以多加重用。

    清军入关以后曾经专门派人到府上问张国维是否归降,张国维随即考验自己二个儿子的态度,大儿子张世凤答曰:绝不苟且偷生,愿随父亲左右,次子张世鹏则是答曰:稍缓片刻,仍待考虑。张国维听罢勃然大怒,抄起桌子上的石砚向他砸去,未中。次子这才慌忙泣曰:愿意从容尽节,随父亲慷慨捐躯。张国维午夜之后穿戴整齐,向八十高龄的祖母辞别,从容书写《绝命书》三章,又写道“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谊在必死。汝二人或尽忠,或尽孝,各行其志,勿贻大母死,使吾抱恨泉下!写完后将笔扔在地上,将遗书交给次子,于后院池塘跳下,宁死不降,殉国而死。

    要说李自成进京以后没有一个人尽忠那是纯粹的胡说八道,明史是谁写的呢?都是清朝的官员编写的,自然是极度抹黑,就连崇祯皇帝如此勤政之人也有各自办法从侧面抹黑,你勤政节约我就说你乱杀大臣刻薄寡恩,袁崇焕这样被鞑子绕道打到北京只会守城求和之辈都被夸大成了北方长城,为什么夸他呢,不夸他怎么抹黑杀了袁崇焕的崇祯呢,更夸张的是有的人更是写李自成攻破紫禁城之后发现皇帝内库有白银七千万两等等荒谬之事。崇祯要是真有七千万两还有李自成和清军什么事?李自成真正一发不可收拾是因为崇祯十三年的朝廷加税,李自成被这年被官军逼的马上要自尽,刘宗敏等人杀了自己妻子后齐声道:愿誓死随君,李自成这才振作起来,逃出重重包围,只留下十几人轻骑进入河南,此时河南地区大旱,飞蝗遮天蔽日,瘟疫四处肆虐,不加税都要出大事情,崇祯皇帝加税的一把火再次添上,李自成这个专门搞事的人更是如鱼得水,如同冷水泼入油锅一般轰然炸响,十八子主神器的思想一出,李自成开始收买人心,给百姓勾画美好未来,瞬间壮大到五十万人马,农民起义终于彻底失控,次年李自成更是攻克洛阳杀福王,民间更是谣传李自成将三百多斤的福王朱常洵和鹿肉做了一锅福禄宴与将士同食,与福王一同被斩杀的还有前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河南知府亢孟桧等等官员。这个政策终于如同最后的稻草,将大明彻底击垮。

    话又说回来,如果真有七千万两,朝廷赈济北方多灾的几省,内部不乱,清军那就是再怎么折腾那也是无济于事的,说句难听的话,如果山海关不丢,清军入主中原就是一个笑话。绕道劫掠一番还行,如果是妄图占据城池那是开玩笑,当年孙承宗几天就能收复被清军所占的失地就由此可见一斑。

    山海关掐断了清军的进攻和补给线,绕道而行又极大增加了危险,清军也不可能全军在这待着,人吃马嚼吃饭都是问题不是?孙承宗的套路就是清军大军前脚一走,后脚我就拉来几十门大炮炸你,炸塌了城墙就进去群殴,哪个清军能抗的住。

    当时的大明不重视清军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政策上倾斜了,但是实际是看不起清军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清军再闹那也是没有机会夺取汉人的将山的,最起码当时看来是这样,李自成后来实力坑爹那就不是大明的问题了。

    此时有了上帝视角后的朱由检自然要多加提拔忠臣义士,赶忙说道:张爱卿所言甚是,此事就由你来全权负责,驻防边境,不要让朕失望。臣遵旨!张国维躬身接旨。朕最近有意重开厂卫,众位爱卿感觉如何?朱由检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话如同重磅炸弹一般,将众位大臣炸的是头晕目眩,大臣们别看平日里勾心斗角,但是对待一件事那是绝对的团结,那就是对抗皇权,明末的皇帝权力被极大限制,束手束脚由此可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