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第3/7页



椿树和萱草从来就是在一起的,不是常说“椿萱并茂”吗?古人常把椿树比作父亲,称为“椿庭”,把母亲比作萱草,称为“萱堂”。廊坊人是孝敬父母的,从细节处最能体现,一些香椿,摘下来点,最先想到的,是送去点儿给父母。

萱草和椿树都是耐寒的,对土壤的要求也并不高。但,它们为人们所做的贡献确是多得很呢!它们不仅仅能观赏,还能食用,药用……身上的每一处都有着很大的价值,可却也毫不吝啬的贡献出来,算不算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呢?其实,廊坊人不也是这样吗?从来都不声张,只是默默地奋斗,默默地努力,默默地奉献……

萱草花的花语是“隐藏起来的心情,忘却一切不愉快的事”好像每个廊坊人都是这样,总是不停地在奉献,而苦难,不悦也总是掩藏起来,甚至索性忘掉这些不愉快的事,每天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人,面对他们最热爱的生活!

廊坊的很多小院儿里总是种着椿树和萱草。一棵树,一朵花,能不能代表一种态度,代表一种精神,代表一种人,代表一个城市呢?

我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廊坊人,但,我早已把廊坊当作我的家乡。我的印象中,家乡是要有椿树,有萱草的。它们算不算是廊坊是市树市花呢?

一棵树,一朵花——一份浓浓的乡情——一份廊坊情……

………………………………………………

“心有千结,情有万缕。唯有乡情,人人理不清代代剪不断“--題記

成都是我的家乡,这座城在我心底沉淀了太多情感。单说清晨浓浓的烟火气就令我深深眷恋。

汾河公园沿着汾河两岸,舒展地躺在城市中。这里,晨练的市民从不缺席。老人沐浴着晨光练太极,年轻人不约而同结成队,一起晨跑孩童在小路上追逐,笑声荡漾。汾河召唤着龙城人,让他们胸中时刻洋溢着热忱与爱,在晨风温柔的呼唤中醒来,从容地奔向新的日出。

公园外,卖老豆腐的小摊鳞次栉比,蒸豆腐的锅冒着热气,一缕一缕,袅袅地飘向空中。油锅里翻腾着金黄色的油条,发出滋滋的声音。终于排上队,端着一碗卤味浓浓的老豆腐和两三根胖乎乎的油条人们嘴边抹上了笑。白花花的豆腐很嫩,在勺子上跳来跳去,入口即化。洒上青绿色的韭花,更有滋味了。″嘎滋-“咬一大口油条那叫一个脆、香、烫。或是来上一份太原独有的头脑,配上鲜爽的腌韭菜和掰碎的白饼再来一笼挂着满满陈醋的羊肉馅烧麦…啧,这些滋味,只是想来便也能让人心满意足,觉得人世可恋。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人文景观很是丰富,常令人拍案叫绝。听,太原锣鼓在街上敲起来了…

开场,鼓槌轻轻敲打锣鼓两侧,鼓声悦耳,宛若来去无踪的小雨滴,但又仿佛是暴风雨的序幕。蓦地鼓槌向鼓面靠拢,鼓声变得低沉,速度也随之加快,不由让人从心底涌起紧迫感;忽地那鼓声又如同在晴天撕开的霹雳让人心底发颤。表演者随鼓声舞动,大汗淋漓,演绎着对锣鼓、对生活、对龙城的热爱;观者如堵无不目瞪口呆,只听掌声与鼓声相交震撼天地。

一园,一摊,一鼓勾勒出我对这座城千丝万缕的情结。

………………………………………………

璧山——那颗璧南河旁的璀璨明珠,我最美丽的家乡。你从那遥远的历史走来,你用那古老而沧桑的语言,向人们不停的絮聒着那专属于璧山的独特风味。——题记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璧山,作为一座历史悠远的千年古城,我对璧山有着近乎痴迷的情感。璧山依山傍水,璧南河、梅江河双双将璧南城区缠绕;燃登山在璧山之巅静静地俯瞰着,像一位庄严的士兵,守卫着和美璧山的山川河流与千年历史。璧山历史,千古长存,就连曾经的诗圣——杜甫,也在这风景优美的璧山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青山澹无姿,白露谁能数。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璧山历史源远流长;璧山美景,亘古不变。早在北宋时期便有璧山知县王操赞颂“风光吟有兴,桑麦暖逢春”;而今,随着,许多绿色生态公园在璧山拔地而起,“重庆后花园”的美称也被冠在了璧山头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