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玉壁攻防战-第2/3页
因此,准备了整整四年时间,高欢又领着大军兵临城下了。这一次,他是志在必得。
由于玉壁城的水源仅仅来源于北面的汾水,于是高欢下令让士兵们在汾水边上开挖河道,意图引走水流。高欢断定,若是玉壁城断绝了水源,则城中必定大乱,而玉壁这道天险也将唾手可得。
士兵们觉得这是一条妙计,因此都十分卖力。在众志成城地努力下,汾水竟然在一夜之间改道,绕过了玉壁城。
高欢十分满意,因此便坐在帅帐之中等待好消息。岂料等了几日,对面的玉壁城竟然一点动静也没有,平静如初,丝毫不见乱象。高欢大疑,急忙命人前去打探。原来高欢只知玉壁城取水全部仰赖汾水,却不知城中的地下水也极为丰富。玉壁城守将韦孝宽见汾水改道,便命人在城中凿井取水,很快,断水的问题便得到了解决。
那韦孝宽是玉壁城的筑造者王思政的接班人,四年前,王思政因成功击退高欢被升为骠骑大将军,而后调任。临走前,他向西魏丞相宇文泰推荐了一人接替他镇守玉壁城,那人便是韦孝宽。韦孝宽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战功卓著,深得宇文泰信任。此次出兵,高欢本想猛攻玉壁城,引宇文泰挥师来救,这样便可围城打援。可谁知宇文泰接到东魏大军围城的消息后,竟然不发一兵一卒,由此可见,他已将西魏的大门全权交付给了韦孝宽。
断水之计行不通了,高欢又想出了第二条妙计。他命士兵们在玉壁城南侧用黄土堆成山丘,这样便可居高临下,一鼓作气冲进玉壁城。前几天,士兵们辛辛苦苦挖的河道没有派上用场,这次可是扳回一局的好机会,因此人人都憋足了一股劲儿。
这一日,士兵们都在忙活着“堆土”,但有一名眼尖的士兵忽然发现了对面城楼上的诡异举动。士兵们纷纷爬上山丘,只见玉壁城的城楼上人头攒动,那些西魏士兵们扛着一块块的大木板,正往城楼两侧的两座塔楼上堆。
看了半晌,士兵们恍然大悟,原来对方见到自己堆起土山,便开始加高他们的塔楼,以防在高度上失去优势。
“娘的,那群关中人还挺聪明!”士兵们纷纷骂了起来,开始加快堆土山的速度。但他们毕竟是从地面上堆起,而人家却是从塔楼上往上增高,就算再怎么拼命也高不过人家。而且,当西魏士兵将塔楼加高后,但凡看到东魏士兵爬上土山,就向他们射出乱箭,投掷石块。两军还未正式交手,东魏士兵便已经伤亡不少。因此,这“堆土山”的妙计,也失去了作用。
高欢阴沉着脸,又祭出了第三条妙计“钻地道”。既然士兵无法从高处冲入城中,那便从地底下走吧。于是当即下令,开挖地道十条,直通玉壁城门。士兵们得到命令,只好又挥着铲子日以继夜地挖。高欢带来的这十万士兵自打到了玉壁以来,还未与敌人交战一场,就先做了好几天的壮劳力。不过这也怪不得高欢,他这几条计策本来都是能够以智取胜的好计策,谁知却偏偏碰上个韦孝宽。这韦孝宽就好像是高欢天生的克星,高欢道高一尺,他总能魔高一丈。
当地道全部挖好后,东魏士兵兵分十路,同时钻入地底,像土拨鼠一样在黑暗狭窄的地道里潜行。但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西魏士兵们早已在地道的中间横着挖了条沟堑,将地道拦腰截断,并在出口处恭候多时。韦孝宽还让人在地道口堆积了许多柴草,用火点燃,然后用皮排拼命往地道里鼓风。
地道里十分黑暗,眼不能视物,等到东魏士兵们闻到刺鼻的异味时,才发现大事不妙。一时间,蜷缩在地道里的士兵们乱作一团,只是地道里很是狭窄,移动十分不便,人到了危急关头,又岂能从容有序的撤退?伴随着滚滚浓烟,地道里的景象如同人间地狱,士兵们嘶喊着意图逃命,但许多人挤在一起,最后也只能相互踩踏。少数侥幸从出口处钻出来的东魏士兵一踏上地面,也立刻被对方的人马包围,然后乱刀砍死。
一片混乱过后,那进入地道的十路人马竟然只有寥寥数十人幸存了下来。其余的人不是被浓烟呛死,便是被自己人踩死。
“遁地”之计又失败了,东魏军士气大跌。若说原先的“断水”和“土山”仅仅是双方人马在策略上的交锋,那么这一次高欢却是结结实实地收获了一次惨败。陆鸿影待在军营里,情绪也随之跌入谷底。之前粗犷嘹亮的歌声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则是伤兵们接连不断地喊痛之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