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行止三



“耳山之巅有一座神庙,庙中拜的是耳山灵。慈恩寺的住持在四十年前拿到了庙中的《覆舟册》,其中载有祭灵图。”

        “拿到以后,他问寺中僧:诸位有何愿望?诸僧说‘惟愿住持长寿,灵者长存’。

        他便开始着手画图,在寄居寺中的人中择人,充做人牲。”

        “第一次祭灵,是住持弟子举行,非常成功。住持在外游历,死后便占有了这个灵人弟子的身躯。第二次祭灵,也是这个住持提出的,他又问诸僧。你猜这一回,诸僧的愿望是何?”

        何荇之坐在树下,她一手拿着苔花果啃,一手摸着趴着的小僧人头顶,摇了摇头。老僧人又说:“你以为是求灵人。而不知慈恩后院俱是老住持所有,祭灵期间,三唐不能踏足一步。这一回,祭灵者是他。”

        三唐指着那个头搭在荇之膝盖骨上的,沉眠的小僧。何荇之才问:“他求得是什么呢?”

        “他在缙元四十八年,北元周劲征讨光州之时开始替老朽献人牲。他求得是,慈恩寺不会被心怀鬼胎者所见。”三唐说此话时,粗糙的嗓音微微扬起,竟显得有些悦耳和欢快:“现在,祭灵阵被你毁了,你毁了六十三个僧人的桃花源。”

        荇之别过头,“咔嚓咔嚓”地咬完了果子,把果核凭空丢远了,才意味不明地笑了笑:“你说了这个故事,又想表达些什么呢?”

        “老朽想问一问小檀越,如果你是这个小门僧,你会求什么?”

        “我根本不会求。”何荇之把小僧人往边上移了移,窜起身来,她拍了拍手,问:“三唐,人牲不是人吗?”三唐摇了摇头,步步紧逼:“倘若老朽说,这是他们自愿的呢。慈恩寺择人,不择不情之人。”

        “所以呢,他们不把自己当人。您也不把人当人啦。”何荇之佯作活泼。她本就是一个才及笄的小女娘,有水雾蒙蒙的桃花眼,细如轻烟的小山眉,而今只是放轻了嗓音,便让人心口黏巴巴的,藕粉似得软。

        偏是三唐,好像看见了那浅黄色瞳子后的讥笑,鬓发忽地白尽了。他长吁了一口气,说:“密河有赤子之心。是老朽错了。”

        何荇之只觉得刺耳,但现在不刺她耳的话也罕听。她又摇了摇头,辩驳道:“我不能评判你们的是非,我没有比你更高尚。这个世道,凡做事,都最好论心不论迹,论迹,无一人是对的。”

        “我要走了。”她掸了掸袖子,饮了一壶酒酿,喝得头昏眼花时,与老僧人笑:“你最好看着他,遇事也好通知我。我去拾掇你的烂摊子。”

        次日正午,何荇之回来时,老僧人已不在。而密河正跪坐在原地,一板一眼的敲木鱼。刺眼的日光被密密繁繁的绿叶削弱了许多,落在小僧人白皙的腮上,竟反射出一种神性的微光来。

        他在想些什么呢?

        荇之愣怔地盯了他许久,一直怯弱地不敢上前。最后,竟是别过头,被自己的想象逼着,往相反的方向走去了。

        “还臭吗?”一边走,一边问耳山灵。

        小娃娃的嗓音很亲人:“不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