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白帝城和巴蜀世家-第3/4页





  后来他又不顾个人安危,上书历数当朝国舅、大将军梁冀等十五条罪状,一时间朝廷震动。

  顺帝知道张纲仗义执言,既不采纳,也不降罪,但是梁冀十分怀恨,伺机报复张纲。

  而那是正好在广陵郡有个叫张婴的人,聚集数万人在扬州和徐州之间抗击官府,杀刺史,前后达十余年。

  唉,十余年都没人管啊,梁冀意欲借刀杀人,乘机推荐张纲出任广陵太守。

  但是没想到张纲带着几十人深入敌营说降了张婴,与大王收蛮兵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但可以,这位张纲却在广陵太守之职做了一年就病逝了,年仅三十六岁,正值壮年啊!”

  王运听完了之后也有些感叹,这个人他还真不知道,确实是个有气节之人。

  主要是他不是为名,就算他是为名,他也在干实事,也有本事干实事。

  接着李靖又说了说赵定、赵戒父子,赵典、赵谦叔侄。

  其中官职做的最大的就是赵戒,东汉安、顺、冲、质、恒五帝五朝元老。

  而且在顺帝、冲帝、质帝、恒帝之时历任三公,不过是个性格软弱的,被外戚和宦官压的住住的。

  他能当这么久的三公,或许是跟他这个性子有关系。

  还有一个赵谦,这是一个汉末时期的人物,官当的也是不小。

  灵帝时期当汝南太守时败于汝南黄巾军。

  献帝时期以光禄勋为太尉,次年就罢免了。

  献帝迁都长安,任车骑将军,后来因病罢免。

  接着又当了司隶校尉,然后转前将军,镇压白波农民起义,因功封郫侯。

  后来代替王允为司徒,八月病罢,接着不久拜尚书令,位极人臣,同年卒,谥忠侯。

  王运听着他们说完了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所以说都是一帮子啃老,吃祖上基业的?

  要说祖上基业,那谁还能比我王家更大?

  秦朝时期的灭楚的王翦,孙子王离,东晋时期的王与马共天下,我华夏第一世家琅琊王氏,王导,王羲之等等那也是王氏的。

  别说我王氏了,就此刻有名有姓的,哪个祖上没出几个名人啊!”

  马周认同的点点头,要是比世家底蕴,那确实是你王家最厉害。

  但是琅琊王氏怎么扯到你太原王氏了?

  你们两家开宗之祖的确实是同一位祖父,也就是秦末王离,但是现在都八竿子打不着了。

  要不然你怎么会纳了琅琊王氏的娘子啊!

  同姓不同婚违背听到没多大事,但要是有极深的渊源那还是不行。

  而李靖却是直接摇摇头,拱手说道:

  “大王不可小觑这些家族,虽然他们的有名之人都是祖上,现如今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是势力还是很大。

  巴蜀之地的官吏们,多是出自这些家族和门下,主要是师徒关系。

  他们最想过的就是保守基业,过安稳生活,所以才显得很是听话,表现的很是软弱一般。”

  王运沉思着点点头,然后说道:

  “先不急,等打完了萧铣不怕消息泄露之后,改日联系一下他们,我要见见他们。”

  巴蜀之地也是要开发的,一为军,二为商。

  军的方面对应着高原,日后针对吐蕃能起到一个策应的作用,而且不会小。

  商的方面这个简单,巴蜀之地的物产丰富嘛。

  而且这个地方与世隔绝,这不好,而要开通巴蜀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修路。

  但是这事千难万难,没听李白说嘛,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

  但是难不代表不做,而要做,这些巴蜀之地的世家是就是绕不过去的。

  水路开发自然是南边,陆路开发其他地方不行,还得是陇西和汉中那边。

  王运思虑了一会之后点点头,然后说道:

  “说说荆州那边的世家吧,看看他们的情况如何,巴蜀是我们自己的地盘,问题不大。

  江南那边也是一样,他们和萧铣的大本营距离比较远,关键还是在这荆州的世家方面。”

  此次平萧铣出奇不意,大军出动世家的影响不算大,但是后面的安抚作用不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