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扶风阴云
1.
扶风城外,迎亲大营。
刘贵妃在自己帐中反复踱着步子,连续几天,外面都阴晴不定,现在细雨又绵绵的下着,掺杂着秋末冬初的寒意,而更让人胆寒的还是行辕大营上空弥漫着的不祥征兆。到底发生了什么?私底下已经有人在窃窃私语了。有人说:太子发现远嫁而来的不是绥阳公主,已把婚退了,独身去燕都洛阳讨说法去了。有人说:太子发现公主婚前已有奸情,太子羞愤难当,杀了公主,现正集结军队,要去打仗了。更有甚说:太子中了燕国奸计,已经被杀了……
刘贵妃焦虑不安的走到门前要出帐找伏皇后问个明白。两名近身太监敢忙上前,名唤周亮的高个太监进言到:“娘娘不可轻动,皇后懿旨已下,咱家就先别出这个头了。”
“懿旨!哼,就因为早我诞下皇子,被封了皇后,我就要听她的吗?”
“娘娘小心隔墙有耳啊!”另一稍胖的名唤马鑫的太监敢忙说道。
“娘娘,虽然秋锁跟金香守在外账,但也要小心言语。”周亮也补说道,
刘贵妃回身回到大帐正中案边坐下,正色问倒:“国舅那有什么消息吗?”
周亮回复道:“今日早先奴才出去当值时已悄悄把娘娘的秘信呈给了国舅爷,国舅爷让娘娘勿动,见机行事。”
刘贵妃右臂支着腮,闭眼深思:见机行事,哥哥也太过于小心了吧。我广陵刘氏在大宋也算是一方豪族了吧,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哥哥也是吏部的堂官更兼着兵部的差事,可一直小心,小心,到底要小心到什么时候。当年我与伏氏争宠,皇帝明明更喜欢我,却因为“小心行事”丢了皇后的宝座。却每每与伏氏那贱人见面要故作低三下四,有时还要阿谀逢迎,生怕被抓把柄,惹来灾祸。那也正是,现伏皇后对自己的警惕已然放下,还姐妹相称,宫中有进贡之物能得个些许,这些做法只不过是做给后宫看的罢。但在自己眼里,伏皇后只是一个应该在菜市口摆摊买菜的民妇,而她那跟随他飞黄腾达的哥哥也应当只是个肉铺掌柜。唉,居然被这些低贱之人压着……
外面雨下得更紧了,刘贵妃欠身打了个呵欠,案前暖炉下,柴火噼里啪啦作响。
2.
刘宏邱把一封信撕碎后仍进了火炉中。他心里像这个大营大多数人一样,抱怨咒骂着天气,已近深秋,荒野西风瑟瑟,早无春夏盎然之色。有扶风城不进,一干皇亲国戚在这荒郊野岭一呆就是数日。虽心中有苦,表面不敢袒露,哪怕对身边近侍家人也表现一付庄严厉色不苟言笑之姿,因极少表露心怀,就连家臣府奴也不知家中老爷是个如何之人。广陵刘氏权倾朝野,上至贵妃,下至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唯这家主最会低调做人,但那双凌厉无比的眼睛却似乎洞悉着帝国的一切。
刘宏邱思量再三,连击三掌,一家臣由门而入。
“老爷,有事?”家臣问。
“刘贵,这几日营里的情况打探如何?”刘宏邱平淡的问。
刘贵四处环顾了一下,上前凑近主人耳边。
“老爷,昨日皇后召见了几位重臣。有左仆射裴大人,赵伏两路行军道总管、刘孟两位国公爷,还有掌握半个禁军的程大人。昨夜雨稍停歇时,咱们的眼线看到了孟大人匆忙骑马离去,像是往京城的方向。其他的小人还没打探到,太子一去不归,反而跟去的殿前司内卫先回来了,最重要的是……宁真宁大人没有回来,还有人看到谢五手碰一物去见了皇后,有人认出那是宁大人的披风,更蹊跷的是披风里有个东西露在外面……是太子佩剑的剑柄……佩剑不用刀鞘装着,为什么要拿披风包着……这说明什么?”刘贵分析道。
“说明剑鞘不在了…”刘宏邱喃喃着说,“莫非太子有变故?”
刘宏邱想到一个人,一个被安插许久的人。
“刘贵,你速发信号,让咱们的人拖住孟巩,别让他过早进京,也别伤了咱的国公爷。”刘宏邱顿了一下,拍着刘贵的肩膀说,“一会儿在校场北的辕门左柱刻个“回”字,今晚子时你亲自站岗,把门给我守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