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4/5页





    魁头没有听明白他们的话,出声询问时,阎柔翻译了。听罢,鲜卑王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对他道:“不,你先不回上谷,并州狼需要你。”

    阎柔一双剑眉微挑,没等他说出话来,魁头已经拉下了脸。他一见,忙道:“鲜卑王有命,我自当遵从。”

    魁头阎柔二人走后,帐内为之一空,朱广得以静下心来细细思索。这场叛乱,并不在他的预知之中。此前,无论是黄巾起义也好,鲜卑扰边也罢,都在他预知的历史轨迹里。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建筑研究生,对历史的了解不可能象历史学者那样事无巨细都清楚。

    而且,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有其专注研究的朝代,没有哪一个人,敢称自己精通上下几千年所有事。

    现在,幽州的情况不明。对于他,一个代表地方官府出使塞外的从事来说,最好的选择,其实就是留在弹汗山王庭。

    但他哪怕是在头发丝儿里,也没有这样想过。因为在幽州,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有了人脉,关系,还有朋友。所以,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马上赶回幽州去。

    从云中到弹汗山,一天都用不了,但张辽还得召集人马准备。而且,“并州狼”现在还并不是一支军队,只是一群伙伴。

    不是说你想召集就召集的。可能有人不愿来,也可能有人来不了,最后能张辽能拉来多少人马,朱广也不知道。

    就这么一会儿,他想了各种可能,他甚至想了向魁头求援。但这想法很快就被他自己否定了。还是那句商人的话,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

    鲜卑与汉廷,现在仍是敌对关系。尽管自己代表刘使君前来讲和,也取得了鲜卑人的同意,但这到底不是正式的和谈,而且,朝廷也没有点头。

    退一万步说,就算鲜卑真和大汉化干戈为玉帛,人家也没有义务替你平叛。更谈不上为了朋友私谊,出兵相助了。

    一切,还得靠自己才实在。可现在的自己,实力实在有限得很。

    第三天,张辽到了。果然不出朱广所料,他这次带来的只有一千出头的人马。时间太仓促,来不及召集更多的人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上次征召并州狼解“范阳之围”,小伙伴们是闻听他有难,出于义气,赶来救援。

    但这一次,却是因为幽州暴乱。

    在弹汗山,这一千余骑补充了饮水和食物,便准备启程赶赴幽州救急。作为朋友,魁头可谓仁义。他派出了两千鲜卑骑兵护送朱广回归。

    秋风起,草浪滚滚。

    风声中,战马嘶鸣。

    朱广身跨黑马,手操一丈三长,百零二斤断马长刀,全身披挂整齐,甚至连战马的头部和前胸也被装上了简易的护甲。

    三千骑就列在他的身后,张辽、高顺、陈忠、吴式、轲比能、阎柔也都身被铠甲,随侍在他左右。

    “我能帮你的,也就这么多。希望你能早日扫平祸乱。”事态紧急,魁头也没有心思显摆他那蹩脚的汉语。

    “谢谢。”朱广还是很感激。尽管魁头不可能出兵帮助他平叛,但是,却帮他补充了饮水食物和一部分装备。“这一去,再见不知何时,多保重。”

    魁头点了点头。

    朱广不再多话,戴上头盔,将手中长刀一招,一马当先。轲比能拨转马头前,看向了魁头,只是鲜卑王轻轻颔首。

    朱广归心似箭,引众疾行。两日,便已经奔至上谷边界,再往前,就是大汉领土了。

    他下令全军停止前进,找来了轲比能。

    “此处已到边界,感谢你的护从,你回去之后,请代我向鲜卑王致意。”

    轲比能转向吴式,等听完他的翻译之后,问道:“从事只千余骑,如何荡平祸乱?”

    “尽人事,安天命,没得选择。”朱广道。

    轲比能一时不语,良久才道:“不敢相瞒,临行之前,鲜卑王已有命令于我。让我率这两千精骑,听从事之命行事。”

    不止朱广,张辽、高顺、陈忠、吴式等人都大感意外!

    原以为,轲比能只是带着人马护送他们的出境,以保安全而已。没想到,魁头还有这样的安排?鲜卑人勇猛善战,轲比能更是弹汗山王庭的一员悍将,若得这两千精骑相助,对并州狼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强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