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3/5页





    “明天,出塞将近半年了,刘使君还等着我回去复命。”

    魁头闻言笑道:“这个,你可以放心。之前侵扰幽州边郡的,是中部慕容。现在,他已经完了。我将他的领地,一半分给东部大人,一半由我亲自掌管。在回王庭之前,我已经告诫了东部大人,有并州狼在的地方,不许侵扰劫掠。”

    “好,我回去以后,也将请刘使君尽快开通上谷的胡市。到时,大家各取所需,希望,过几天太平日子。”

    魁头默默颔首。

    其实,其他部族不敢说,鲜卑人再想大规模侵扰大汉边郡,已经不太可能。魁头虽然讨平了慕容,但分其一半土地人口给东部,又将一半财物、牲口、女子赏给了西部。这两方,本来就是鲜卑三部中实力最为强劲的。

    魁头要坐稳他鲜卑王的位置,还任重道远。

    “对了,有件事情,你听了,或许不会高兴。”正思索时,魁头忽道。

    “什么?”

    “我在征讨慕容的过程中,收到一个消息,乌丸叛乱了。”

    朱广岂止是不高兴,简直是大吃一惊!乌丸和鲜卑其实是一家人,都同自“东胡”,在被匈奴击败以后,其中一部分退居到了鲜卑山,另一部分退居到了乌丸山,都以山为号,所以有了鲜卑和乌丸。

    大秦灭亡以后,匈奴为大汉所败,北匈奴逃窜,南匈奴附汉。鲜卑趁势占领了匈奴从前的地盘,并且许多没有逃走的匈奴人加入了鲜卑,尤其是到了檀石槐统治期间,鲜卑空前强盛。

    而乌丸,就倒霉些。

    在汉军击败匈奴以后,乌丸就臣服了汉廷。迁移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这幽州五边郡的塞外驻牧,替大汉防御匈奴。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以后,乌丸又迁移到大汉十边郡的塞内。虽然在此期间,乌丸有所发展壮大,但汉廷对其控制也在加强。设立了“护乌丸校尉”,将乌丸分为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互不统属。

    汉廷经常征发乌丸人来镇压内乱,或是抵御匈奴。尤其是近一段时期,征发地愈加频繁。

    朱广猜测着,乌丸的叛乱,或许就与此有关。

    “具体情况,你清楚么?”

    魁头摇了摇头:“只知道挑头的是汉人,主要参与的,是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

    朱广立即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乌丸主要居住在幽州几个边郡外,他们一旦作乱,肯定就要侵略幽州地界。

    对于叛军来说,哪个地方最具进攻价值?

    毫无疑惑,一定是幽州刺史的治所,广阳郡!他就是从广阳出发的,非常清楚广阳的实力,那是绝对挡不住的。

    这可如何是好?思索一阵,他大声喊出了同伴的名字。

    “快!你们马上南下云中,叫张辽把人马全拉过来!”

    “全部?到弹汗山王庭?从事,出什么事了?”吴式吓了一跳。

    “乌丸叛乱,幽州危急!”

    高顺脸色大变,一句话没说,扭头就走。陈忠吴式二人急忙跟上!

    魁头等他安排完毕之后,看了身旁阎柔一眼。后者迟疑片刻,上前俯首道:“朱武猛,有件事情,要请你谅解。”

    “嗯?何事?”

    “其实,我与从事一样,也是作为使者到弹汗山来的。只不过,从事是幽州使者,而我,是乌丸使者。”

    朱广好一阵没说话,良久,抬头直视对方:“愿闻其详。”

    阎柔似乎还有些犹豫,但魁头说了一句话后,他很快将事情原原本本讲了出来。此人本籍广阳,年少时就被胡人俘虏,展转流连于鲜卑和乌丸部落。因为有勇力,脑子又活泛,乌丸人很信任他,前任鲜卑王和连也待他为上宾。

    这次,他是奉了上谷乌丸首领之命,前来弹汗山,寻求鲜卑的协助。原因很简单,汉廷经年累月地征发南匈奴和乌丸人作战,便这两族胡人心生怨恨。上谷乌丸打算联合鲜卑,反叛汉廷。

    朱广听完,看向魁头:“鲜卑王,你的态度是……”

    “我既然已经答应不犯幽州,就不会反悔,这一点,你大可放心。”

    朱广又看向阎柔,那精悍的年轻人思索片刻,郑重道:“我们素来敬重刘使君,既然他现在再度出任幽州刺史,又有心重开互市,与鲜卑乌丸修好。那么,我愿意回去劝说乌丸大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