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老实人的智慧与追求-第3/4页





        农二代始终处于紧张之中。

        2012年,在大众日报、团省委、省学联组织的第四届大学生“调研山东”活动中,“农二代”是大学生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共有12支团队把目光聚焦于这一群体。山东财经大学的同学从“农二代”精神健康的角度切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研究生们关注的是“农二代”的婚恋观,山东轻工业学院的年轻人了解了新生代农民的文化需求情况,山东艺术学院的女大学生从女性的视角,查看了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生存境遇,青岛农业大学的同学则对“农二代”融入城市这一话题展开了调查……他们用一组组数据,一个个直击内心的访谈故事,向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农二代”的生存状况。调查发现,“农二代”收入虽然比父辈高了,但面对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其压力却更大;尽管“农二代”个性越来越张扬,但其人际关系圈却很封闭,以同乡、同事为主;不少人在工作之余感到空虚无聊。“农二代”的精神状况值得关注。“收入的提高并不能给‘农二代’带来足够的安全感。”调查报告指出,较多“农二代”认为城市中物价太高,而自己的收入并不能与攀升的物价相抗衡,从而产生巨大的生活压力。不少“农二代”时常感到焦虑,尤其是在考虑到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问题时心里会紧张。“虽然农二代想融入城市,但与父辈们相比,还缺乏耐性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团队成员邹文丹告诉记者,他们发现年轻的建筑工人多来自四川、河南等贫困地区,原因是好多当地的年轻人吃不了这份苦。第二代农民工成长于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面临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他们接触网络,眼光宽广,向往城市生活。而在择业上显得浮躁,有时只是因为其他岗位的工资比现在岗位高100元,就轻易跳槽;到新的工作岗位之后,不会把“留下来”作为奋斗目标,会因为一点困难撂挑子走人。同时,新一代年轻农民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对自己进行适当的评估。对工作缺乏耐性,在生活中耐受力较差,极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采访中发现,也就是调查表第25号调查对象,付出了一家的努力和农2代半生的隐忍和奋发图强才勉强和命运抗成了一个平手,即便如此,也经常处于重重压力之下,仍然要微笑面对——因为他有一对及其老实的父母,又充满希望的孩子,还有牺牲一切的哥哥——作为一家人的骄傲从来无法放松,不微笑面对就会摔倒。大多数老实人的后代都明白,不努力可能一切要归0。

        除了老实人的角色,其实老人人中还有大量的能人。

        按道理能人不是本次研究的对象,但是他们的性格和表现都是老实人的内涵,只是在某一方面表现比较突出,比如从事乡镇企业的体力劳动,属于工农的结合体,而他们的子女一般都成为工头或者公司总经理的居多,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过高的文化,但是待人接物办事会超过一般人,这可能就是他们强于老实人的背景和熏陶。人的出生是大自然决定的偶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出身于富豪和能人之家,后天的成长环境和背景起着某种隐秘性的作用。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强调的还是一种后天的环境,并且认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角度看,应当认定环境的作用。“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人后天性的不足也是发展乏力后劲不足的重要因素。

        其实“老实人”中很多都是聪明人,知道自身条件欠缺,就会沉默寡言,讨厌一个人不一定要翻脸,他们用自己的特有的办法来扭转针锋相对的局面,换来一种对手不知道的和谐,其实老实人拥有待人处事的真智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