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之始 上
【一】幸安邑
兴平二年的冬天,河内下了一夜的雪刚停,就见路上有个胖子吃力地在雪中前行,一长串脚印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雪窝。只见他来到一处府邸,敲了敲大门。等了良久,一位军吏半开了门探出头来。
“官爷。麻烦通报下张府君,定陶董昭求见。”
老军吏揉了揉眼睛,这才看清楚对方容貌。只见白白胖胖的脸上顶着一对黑眼圈,活像一只大熊猫。
“呀,是董军师啊。咱家大人吩咐了,您不用通报,咱这就去通报,您且先入门厅等候。”
董昭哈了一下冻得通红的双手,缩着身子进了府门。张府他实在太熟悉了,直奔客厅。
等董昭从火炉边暖过劲儿来,府邸的主人张杨也已到来。
“董老弟昨夜睡得不好?”
董昭看了一眼张杨的衿领和难掩的倦意,郑重其事地回复道:
“张老哥见笑,一来心事儿多,二来日渐体虚。哈哈。”
“董老弟,适当锻炼一下有好处。”
张杨轻轻拍了一下董昭肩膀,一抹胭脂香粉味道飘入董昭的鼻孔。
“老哥老当益壮,公仁已经未老先衰了。”
趁着张杨转身,董昭揉了揉刚才被张杨拍过的肩膀。定陶董氏也算是在士族之中小有名气,本来董昭在袁绍处有着美好的前程,但是由于弟弟董访参与了张邈的阵营,因此董昭受到了袁氏集团的猜忌,连巨鹿太守也不让当了,调回了邺城受到控制。多方周旋之后,董昭终于争取到了出使长安的差使。十分幸运的是,刚到河内就被太守张杨“扣”下了,否则怕是有命到长安也没命回关东。
“有事说吧。”
张杨的语言风格一如既往,而董昭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直率风格,正如他能很快适应袁绍那种说半句藏半句的谈话风格一样。
“张哥,现在有一个天大的好处,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张杨不说话,但眼神告诉董昭,他很感兴趣。
“入秋后,郭汜、张济、杨定、杨奉、董承护送天子东归,结果一路上内斗不止,如今就连匈奴人、秦胡、羌人、白波乱党都陆续加入了混战,可见天子已快到山穷水尽之时了,此时我们若是能够接应天子重返雒阳,那可是居功至伟。”
张杨听后,忧虑忡忡。
“我也知道奇货可居,但是如今天子是个烫手山芋。东归的队伍实在过于复杂了,关东显族、关西豪族、西凉军阀、异族势力、黄巾残党,我现在自保尚且有忧,如何挟天子?”
“我也知道老哥的担忧,不过公仁没有让老哥去与他们血拼的意思,且听老弟为您分析一下。”
“唔。”
“这支队伍的确复杂,而且现在周边大大小小的势力都在盯着。但是随着王师越来越靠近雒阳,各势力也都已经拼得差不多了。郭汜最先遭受重创,张济逃向荆北,杨定与段煨在华阴血战争斗损失惨重,李傕郭汜的凉州联军又在东涧击溃了保皇派的联军,什么关西名士士孙瑞、开国功勋后裔邓泉、名将朱儁之后朱展、冀州名门沮浚,这些人统统战死了,正因为保皇派的损失惨重,白波贼和南匈奴才得以插足争斗之中,双方在曹阳血战,两败俱伤。最终导致南匈奴掠夺完了就退回了北边,羌人和秦胡也放弃了继续追击,杨奉和董承这样的货色都成了朝廷的主心骨,而且我料定这两帮人还得继续斗。唉,人心不齐,善战者少,新近王师又遭陕县大败,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等人都命绝铁蹄之下,宫人被杀大半,辎重损失殆尽,天子与伏皇后、董贵人连夜抢渡黄河这才逃进了安邑城。我听说,饿极了的人就算给他一碗米汤他也会千恩万谢,这用在现在天子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没错,连杨奉这种白波贼出身的贱奴都能参与帝国枢机,他一个堂堂正正的边将又有何顾虑?张杨想了一下,但还是想不太明白董昭的真正计划。
“我的意思就是,现在咱们能用最少的投入换得最大的利益。”
“要怎么做?”
“老哥只需派支军队护送粮草到天子处,就可以得到这个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