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婚姻与爱情(四)-第2/4页
他们觉得,银行的人都是与银行“同流合污”的,是狗眼看人低的,越是穷人,越在意银行员工对他的态度,稍有懈怠,他会觉得自尊受到了侮辱。
但实际上,银行收益的大部分,并没有落到底层工作人员身上,他们拿着最低的分红,承受了最大的恶意,成为了贫富差距的出气筒。
他们是被规矩和资本推到前线的活靶子。
在银行工作了二十年的老柜员,每个月的工资稳定在3k-5k(就我所在的城市而言)。
与工资涨幅不匹配的,是时代对服务质量的期望。
银行之间越来越卷了,很多银行主打服务优质来吸引客户,他们对一线员工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却不愿意提高他们的待遇。
工作越来越难做,钱还是那些钱。
就拿我自己而言,我在试用期的工资平均每月到手5k左右,但转正之后,反而降到了3k出头,之后漫长的一年半里,工资在2800-4200之间波动。
而这,就是作为柜员的终生固定工资。
但是银行对一线人员的要求已经量化到每一个手势,手势做得不到位,也会被扣上不尊重客户的帽子。
对笑容、体态、身姿和精神气的要求,说是在培养空姐也不为过了。
但是领导不允许底层人员抱怨工资低,他们会说,多劳多得,如果柜员能多拉存款、多开信用卡,工资自然会提高。
说到底,收入低完全是因为底层工作者不够勤快不够拼,怨不得别人。
pua话术可算是被他们玩明白了。
底层员工的不满反馈到工作上来,就是流水线似的工作。
人变成了办业务的机器,混日子似的,熬过今天,还有明天,自然没有什么多余的热情去应付客户。
但对客户而言,我排队排了那么久,到你这里办业务的时候,你连个笑脸都没有,冷冰冰的,服务真差!
碰上流程复杂的业务,客户就更加不满了,“怎么那么慢啊!”
(二)一些案例
我在银行见过的最无奈的事情,莫过于底层人与底层人的互相为难。
曾经有位客户在我这里办完业务后,又折返回来,信誓旦旦地说我拿了她的身份证。
我仔细找了一遍,并没有找到她的身份证,主管也调了监控,确认在监控中,我把她的身份证从窗口递了回去。
她还是不相信,情绪失控在柜台前骂骂咧咧,说了些难听的话,还说我们的监控是假的。
后来通过监控,发现她在办完业务后去了自助柜员机,把身份证忘在机子里没有取出来。
当她找到身份证后,连句道歉的话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