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章
刘嫂黑旋风一样旋进来,一屁股墩在圈椅上,竹编椅被压得咯咯吱吱乱叫。
鞭炮声凌空炸起,噼里啪啦叫喊着,响彻行云。刘嫂说的话根本听不清,嘴一张一翕喘着粗气,激动使得眼睛、鼻子、嘴巴一齐动。
炮竹声突然而来嘎然而止,夏静刚要问,一小伙子站门口晒笑:刘巧云,你一大早跑夏静店里躲清闲来了,甩手掌柜到底舒服,不干活,不操心,光数票子。
刘巧云胸脯起伏,黑风扫脸,狠瞪一眼,又一眼。
被鞭炮声淹没的叫卖声,卖菜的讨价还价声,兜售货物的声音浮出街市,七股八样,混合市声俚语车鸣,交易、买卖、发财、梦想在街市河流里泛泛漫漫,早市的涛声依旧。
这小伙子对开缝纫店的刘嫂直呼其名,挖苦揶揄。人家带着四、五个徒弟,大小也算个老板,年龄也能当他妈了,这话说的,像铁揪在石板路上刮擦,咯碜的耳朵难受。
小伙子被刘巧云剜一眼恨一眼,不羞,不恼,手撑门框看刘巧云七窍生烟。
夏静给刘巧云泡了一杯茶,就又熨烫起衣服。
陕西农村对他人不直呼其名的,即使毫不相干的人都不直接喊人家名字。同辈的、年龄长的,不论妇孺都得安顿个称呼,大哥大姐、嫂子阿姨,没有白搭话的。夏静一脚淌进街市河流,听着没大没小直呼其名,浑身都不是滋味。每个人都像虫矢一样不被尊重,活得没脸没皮。
不懂眼色的二货嬉皮笑脸,喋喋不休,与刘巧云戗戗上了。昨晚的过度惊吓,夏静这会儿还心有余悸,颇烦的很。这一大清早还没开张就在她店里龌龊,晦气死了。
夏静撂下手里的活,赶苍蝇一样挥手,去去去!看你货摊去!乘啥混哩?不做生意胡说八道的啥?
看多了琼瑶小说的夏静耳根子干净,受不了粗话重话,赶鸭子一样赶开不懂眼色的二货。
人都说个体户里三教九流,啥样的人都有,真是眼见为实。刚摆开摊子没生意,对面一长溜服装摊的女人们就开始早间新闻广播,高喉咙大嗓门的交流昨天的销售战果,呸呸呸的吐着瓜子皮,唾沫星子乱溅。唉!自由市场,鱼龙混杂。人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现在也跻身个体户行列,时间长了,会不会潜移默化三教九流的习气?放浪的笑,不堪入耳的戏谑,不加修饰的潦草,想想就迷茫。夏静喜欢看琼瑶小说,琼瑶笔下的女性优雅、温婉、知性,骨子里就多少根植了些她们的言行举止,从内心对她们的粗俗不屑,可是天天面对她们,会不会被同化?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是尘埃里开出的花。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语言是人的又一件外衣,嘴一张,高贵粗鄙自见分晓。只有多读书,才能把污言秽语隔绝于外。
开业后,夏静对门口的人都有称谓,管缝纫店的老板娘刘巧云叫刘嫂,把药店的刘大夫叫刘姨,饭馆的胖老板娘叫胖嫂。只对隔壁美发店的美凤叫名字,一来美凤和自己一样待字闺中,二来她有些浪。
刘巧云喝了茶缓过了神,说,你看气人不气人,喜妹那小蹄子真不是东西,做事真短见,不得好死的,她背着我开缝纫店,招呼都不打一个就自己开店了,你说世上有这种人吗?挖墙角挖到师傅头上来了,啥球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