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行书出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好诗啊,好诗!”

        “鄙人有幸,早年曾游历过我大盛名山大川,去过大盛七大行省,其中,就恰巧有西北行省,见过这庐山!陈先生写的这首诗,与庐山极为贴切,我当时爬庐山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可惜我写不出这么好的诗句来,还得是陈先生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在下拙见,这首《无题》,当比《望青台山》,甚,犹有过之。”

        “诶!《望青台山》才是陈子的巅峰,至今无出其右,《无题》,亦然。”

        “我倒是觉得,这两首诗都是陈子的巅峰,各有千秋,平分秋色。”

        正所谓文无第一,就是这个道理了。

        比武的话,总能分出个胜负,谁赢谁输,一目了然。

        但文学方面,真不好区分,但不可否认,这两首诗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值得万古流芳。

        “横看成岭侧成峰……”

        陆菲鸿神色激动地再读了一遍这首诗,“果然,能超越陈先生的,只有陈先生你本人!我爹一定会非常喜欢的!多谢陈先生。”

        说着,眉头一皱,认真的观察起陈文的字迹来。

        “陈先生,你这……写的是什么字体?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甲骨文、小篆、大篆、隶书已有,陈文方才兴致来潮,写下的是行书。

        行楷的特点是连、变、省。

        行书一笔一划,笔画间不可混淆,工整对仗,赏心悦目。

        大盛是隶书的起点,盛行行书,朝中奏折,一律以隶书为主。

        其次便是篆书。

        众所周知,隶书、草书、楷书,都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

        大盛如今刚刚从小篆中衍生出隶书,这草书、行书、楷书自然是不曾见过。

        隶书扁平,圆滑,字迹舒展而又灵动。

        行书浑厚有力、刚韧之中还不失圆滑,笔画伸展雄浑,力道十足,字体饱满,为陈文后世所常用字体。

        隶书属于篆书与楷书的混合体。

        而行书,则属于草书与楷书的混合体。

        楷书与草书,又都是来自于篆书,却是两个极端,一个豪放不羁,一个规规矩矩。

        所以,这隶书与行书之间,相近却又不相同,神似而形不似。

        “诶,陆小姐这么一说,我才刚发现啊,我说怎么读起来怪怪的。陈先生,你这隶书写的……真有特色啊!”

        “隶书?我看,这已经脱出了隶书的范畴了吧,我从未见过隶书如此写法。陈先生这写的不是隶书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