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7星劍-第6/8页



但是繼位者卻沒有前代的廣闊胸襟,類似的話就能動搖他。進言者說若不讓其飽食則虎必啖人,但韓猛官職爵位已極高,韓氏的門生舊部又遍布朝庭、軍中,再加賞官爵封地會更加危險,所以應該趁早以虛銜閒職分散韓氏一門的兵權,否則他早晚會有自立為王的野心。

因為疑心韓猛為何要用到六十萬兵,所以他召非韓氏一系的將領來詢問取成夏之地要多少兵馬,結果回答都說只要四十萬,更是加重他的猜忌而想試探其是否有異心。

這時有人獻策給晉帝,若召韓猛回帝都,表面以弱將替代,實際卻另選良將指揮。然後放出這消息給華國間諜知道。

如果真是敵軍勢大,非六十萬不能取勝,知道晉國陣前換將,必會認為軍心不穩而趁機反攻,到時讓韓猛領三十萬兵回援夾擊,則敵軍可一戰盡殲然後奪取成夏。若華國毫無動靜,就表示敵軍力弱不足以反擊,那要求增兵三十萬的韓猛定別有居心。

晉帝立刻採納此計,韓猛回首都後敵軍卻按兵不動,他便召集心腹大臣密商如何削弱韓氏一族,五虎之中的『文虎』范智勸諫說敵軍不動未必是因為勢弱,也有可能察覺這是計謀,光憑此事就問罪於韓猛實在太過輕率。

先前獻策者此時已受重用,又進言說范智和韓猛同朝共事多年,兩人可能早已結成同黨,不妨再試探一次。

假意向范智說先前之事查出是消息走漏,已知道韓猛並無異心,再召其垂詢應如何取得整個鈞州。

如果韓猛提出攻打成夏的用兵之策,表示是真心想為晉國取下鈞州,則應該加以重用。

倘若提出屯田積糧和遷兵丁家屬到宗夏以安軍心的計劃,表示他想長久在鈞州培養實力以待時機,那麼此人絕不可留。

晉帝依照計策實行,韓猛果真提出屯田和遷兵丁家屬等方略,他大怒之下立刻將其囚禁,連夜傳喚幾名信任的將領進宮,準備調兵誅滅韓氏一門。」

「這場謀反未免太容易被識破了吧!當中一定有問題。」此時多尼爾發表意見。

「是啊!你說的沒錯。其實六十萬大軍是考慮到進攻後要分兵把守各處要地,而屯田、遷軍屬則是因為勉強進兵勢必損失慘重,須有進行長期對抗的準備。

幾次的進言、獻策其實全是華國間諜在背後推動的,為的是在戰場之外除掉韓猛。因為九曜中負責征戰的六曜,連木曜在內已有四人曾敗於其手,和他正面交鋒就算能得勝也要付出極大代價。

但是這個計策還沒結束,華國間諜將晉帝聽信讒言,已經囚禁韓猛並準備調兵消滅其親族同黨的消息傳給韓氏門生舊部,還引領他們救出死囚。」

「救出已經成功陷害的敵人,那應該是想讓他們的內亂擴大開來。不過這些謀略…,嗯,還真像你手段的風格,該不會那間諜就是你吧!」多尼爾用手摩擦著下巴說。

「是你多心了,在東方兵法裡運用間諜、在敵國內部製造變亂的謀略是很平常的。」穆沒有轉過頭看他,聲音依舊保持平靜。

「不過這場內亂三天內就平定下來。」

「為什麼?照你說的韓猛是個厲害人物,也有些可用的勢力,不應敗得那麼快。雖說他會逃到西方表示晉帝贏得勝利,可是就憑那種平庸的才能見識,想迅速平定叛亂應該很難吧?」聽者有些疑惑。

「當時部屬們都請韓猛率兵殺進宮中清除奸臣,韓猛卻說要獨自先想清楚該如何做,交代眾人去準備些工作,一切就緒後再進去找他。

可是等事情都處理好後,人卻不見了,部下為韓猛帶來的七星白虎劍也一起失蹤,他除留下三封信指示部屬和親族接下來應該如何做以外,牆上還寫著『君子絕交,不出惡言。忠臣去國,不潔其身。』四句話來表明心跡。」

「那四句東方話是什麼意思?」西方劍士好奇地問。

「就是有品德的高尚者要絕交不會辱罵對方,忠誠的臣子被驅逐不會推諉自己的過失。」說完卻又加幾句,「愚蠢的忠誠,晉帝根本不值得他這樣做。先代晉王的恩澤和父親的教誨影響他判斷而對昏君存有幻想才會做出這種錯誤決定,結果只是讓這個敗家子多苟延殘喘幾年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