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60】特异功能(三)
云南大学罗新、朱念磷、姚鸿钧等1980年提出了训练可加强和开发特异功能(1981年5月重庆会议提交了论文“训练在特异功能培训中的作用”)。
1990年8月,成功地对6名日本儿童进行了诱导培训,4天时间,有4名能够特异认字,其中一名可特异拨表。
1992年3月1994年1月,汪中等先后在美国儿童特异认字诱发实验,结果显示美国儿童特异认字成功率很高。
1992年12月,隗寿彰在俄罗斯对儿童进行了普遍性测试。
从1979年至今,全国各省、市人体科学研究工作者对青少年的特异功能诱发培训都从实践上证明了特异功能的普遍性,可培训而加强、开发。
邵来圣、朱怡怡总结提出“屏幕效应”(1990)。
本文作者以实践为基础总结提出了“屏幕”特异操作效应。
“屏幕特异操作效应”在特异功能现象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虽然存在一类无意念的自发特异致动(spontancous桺k)或叫“吵闹鬼”(plotergeist波尔戴热斯),但屏幕特异操作效应为我们研究人体科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探索窗口。
应用“屏幕特异操作效应”有利于培训特异功能人才,且可定向培训,可能按定向要求培训某种特殊功能,如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或者其他应用。
“屏幕特异操作效应”在工、农业、科学研究方面的实际成效,对于人体科学最终登上科学殿堂成为“主流科学”将具有战略意义。
“屏幕特异操作效应”进一步表明特异功能的可培训性及普遍性,有利于消除神秘性,结合现代科学观测,为人体科学是现代化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大部门作贡献。
对于气功,特异功能的本质的探索,多年来进行了许多思考,许多实验,外作用信息载体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性,有什么规律?
类光性与非光性;
电磁性与非电磁性;
非常规效应;
双向效应;
聚能效应;
“虚力”效应;
人与环境、人天观;
内作用整体调控;
功能态学说;
显意识、潜意识与深层潜意识;
多态理论;
广义物理学;
特异时空;
屏幕效应;
生物射线与生物场等等。
“屏幕特异操作效应”可能给我们提供一条探索特异功能本质和机理的线索,屏幕特异操作与现实世界的效益如何对应的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